虽然人物设定是富甲天下,可到底大字不识一个的话,还是不太好。戈邑王朝也是个重农轻商地,只是儒商到底名声上好听一些。虞婉虽然现在还没有能力请人来家里做西席,但是送自己的弟弟上学还是可以做到的。
虞信听了虞婉的想法很是感慨:“以前平娃子回家的时候也教你弟弟认过字,只是你弟弟没啥耐性,学不了一会子就不耐烦了。”
人与人考取功名的能力确实有差距,这一点虞婉承认,只是小孩子识字明理就用不着扯到这些上了吧。再说,这么些日子的相处,虞婉觉得弟弟很是聪明伶俐,读书写字肯定也不再话下。就是不行,这不是还有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大学生姐姐嘛。这便宜爹也没读过书,虞婉不和他计较,只问小豆丁:“子安,你想不想上学去?”
“是和大哥一样,去学堂读书吗?”,虞子安的眼睛亮晶晶的,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虞婉亲昵地摸了摸他的头:“是呀,读书认字。”,说着虞婉觉得应该给他点前进地动力,“要是子安学会了,回家里来也能教爹娘和姐姐读书认字了呢。”
听了姐姐的话,虞子安下意识地挺了挺小胸脯,刚要说什么,又垂下了头:“还是算了吧姐,我看大哥读书可花钱了。”
小豆丁这么小就为家里着想,虞婉又是感动又是心疼,“怕啥,咱家现在有钱了。明天就去给你寻摸学堂去。”
虞子安毕竟是小孩子,刚刚的难过一扫而飞,忍不住欢呼了起来,跑到院子里蹦蹦跳跳地。
虞婉回过头,才发现吕氏眼里有着莹莹的泪光。她亲热地搂住吕氏,“娘,你哭啥,咱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吕氏一般抹泪,一边点头,没一会就成了个大花猫。虞信也不知道该说些啥,只好出去给媳妇打水取布巾去了。
看着一家人和和睦睦,虞婉觉得自己的干劲更足了。
第二天,虞信破天荒地没去码头帮工,反而带着虞婉姐弟俩寻摸学堂去了。
昨个做了决定,虞婉就向周围的邻居们打听过了,因此心里已经有了几家人选。若是学堂的夫子能一口气教出个举人进士来,也不会窝在这小镇了。她的目标很明确,如今小豆丁大字不识一个,只需要找一位立身正、德行高的夫子认字写字即可。且虞婉是不准备长久呆在镇上的,等原始资本积累的差不多了之后,定然要想发设法地到府城开店去才是正经。
虞婉也是从幼儿园升上来的,一个和学生相处融洽的老师,会激发小孩子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她格外关注这些夫子们上课的课堂氛围。
最后留下来的有两家人选,夫子都是秀才,一家做得久些,去上课的孩子也多,就是离虞婉家铺面远了些,要走半个时辰。另一家是去年才开的,知道的人少,但是只要一炷香的路程。
虞婉把要求问道后,便细细给虞信夫妇俩分析:“这两家有利有弊,一家夫子更有经验,子安去了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就是远了些。另一家夫子开学堂的时间不长,如今正是打招牌的时候,学堂里不过七八个孩子,定然对子安十分用心,离家也近。不知道爹娘更中意哪个?要是我说呢,不如问问子安的意思,他喜欢跟着哪个夫子就去哪个,左右夫子都是秀才,才学上便是有差距也不多。”
闺女分析地头头是道,虞信夫妇俩哪有不同意的,连连点头。
小豆丁第一次遇到需要自己做出的重大选择,想了一会后就道:“我想跟着吴夫子读书。”
吴夫子,那便是离家近的那一位了。
虞婉就问他:“为什么想去吴夫子那里读书呢?”
小豆丁有些不好意思:“我觉得吴夫子年轻,肯定和我更有话说。而且,学堂离家也近。”
一家人定下之后,下午关了门就到吴夫子家拜访了。
吴夫子和吴太太都是很和气的人,细细询问了虞子安的进度。虽然虞家都不识字,但是看上去很好打交道,是讲理的人。交二两银子的学费后,小豆丁只要带着拜师礼和书本就可以正式来上课了。虞婉虽然认识字,但是一来不好表现出来,毕竟自己是个基本没出过村子的土大妞。二来,现代已经不兴拜师礼了,上学无非就是买些新文具、到教室里等着老师发书罢了。因此细细问了各种注意事项,确定自己一一弄明白了之后才告辞了。
要知道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拜师礼的时候其他的孩子不知道在不在旁边看,若是众人面前出了糗,她害怕会打击小豆丁学习的热情,以后不想去学堂了咋办。
第二天一大早,吕氏负责出门买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干瘦肉条的六礼束脩,虞婉就带着小豆丁去书斋买《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启蒙用书有很多,但是吴夫子最先用到的就是三百千。虽然虞婉现在手里有一点闲钱了,还是要省着花,暂时用不到的就没有买。最会,还给小豆丁买了最便宜的毛笔、墨水和砚台,又给他买了一刀草纸。顺便给自己买了几刀画花样子的纸。
虞婉可一点也没有充面子的意思。家里是什么情况就是什么情况,这些笔墨虽然不是上佳,但符合家里的条件。她可不想辛辛苦苦把弟弟送学堂,结果出来一个爱慕虚荣、打肿脸充胖子的。
小豆丁两眼放光地把书和笔墨捧在手上,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好像一用力东西就碎了似的,爱惜得很,虞婉看了不免觉得有些好笑,但是也能理解。就拉着魂飞天外的弟弟回了家。
吕氏拿出之前虞婉给小豆丁做的斜挎包把书和笔墨都小心地放进去。小豆丁就飞快地接过包来跨上。
虽然弟弟穿的不是新衣服,但也齐齐整整的。行了,虞婉一拍手,让虞信拎着六礼束脩,吕氏牵着小豆丁去开启读书生涯了。至于她嘛,就留在店里一边给王大姑娘绣礼服,一边看店啦。
虞信现在每天最盼望的事情就是接送儿子上下学。虞婉看着这个慈祥的老父亲不免有些酸溜溜地。
虞子安去了几天后,虞婉就摸清了情况,周围的邻居有三家儿子都在吴夫子那里上课。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虞婉就建议自己慈祥的老父亲:“下次接送弟弟的时候见到了不如商量着轮番来接。这周围都是做小本生意的,平日里也忙得很,你接一天,他接一天,不是都省出时间来了?”
虞信还想天天接儿子哩,但是闺女说的有道理,下次尝试着说了说,就每四天轮着一次送孩子了。
孩子们一起走也不是没有好处,若是谁起的迟了,上课不认真被夫子责罚,那是要一起的小伙伴笑话哩,因此都暗暗较着劲。就连小豆丁现在每天教了家里人识字后还要自己再用功一阵子,说是自己去得迟,千万不能被人比下去,太丢人了。
这等好处,虞婉倒是没想到。
虞老二一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边虞老大家的却不是不爽很久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