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17章

    “好消息,好消息!这边走,这边看,这边一看真是稀罕。受林堂镇许家寨全体父老乡亲委托,来到贵宝地,为感谢贵宝地父老乡亲的热情与厚爱,现在低价甩卖一些自家产的东西……冻鸡原价十文一斤,现价八文,不用杀不用退毛……鸡蛋两文,两文钱您买不了吃亏,您买不了上当……新鲜韭菜蒜苗,刚割下来的蒜苗韭菜,三文一把,一把三文,不用摘只需洗洗就能吃……”

    “这鸡杀多久了?”

    “韭菜不能便宜点?三文一把有点贵啊。”

    “鸡蛋便宜点,我要十个。”

    ……

    不出许蒙所猜,村里打算开春后把蚯蚓养鸡的事情惠及乡里,具体怎么个惠及法却没说。至于村里是否集中养鸡还没有定论,许蒙劝了良才叔早做准备别慌神儿,便和三老太爷、许槐和族长大儿子许迎跟着冯大勇进了城。

    几个老家伙也不傻,借机向冯大勇示了好,便特意打听了下县里的行情,这不拾掇了一些东西随着冯大勇的鸡蛋一块儿进了城。

    冯大勇与三老太爷商谈时已接受了省一两银子的上线,结果省了小三两。他也知道许家寨吃了亏,得闻他们要和自己一同进城卖年货,便拍了胸脯保证摊位这些给他们拾掇得好好的,不叫人欺负他们面孔生。

    三老太爷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往县里铺个线,天下初太平,好些老旧关系都没了音信。像族长许仲家在县里的关系都是拐了几道弯,关系远,没有重礼你上门求事儿嘴都张不开。尤其早先能攀上关系的油粮铺子,拿了他们蛋兜的创意却不怎么与他们做鸡蛋生意,还给了几个老家伙一些冷遇。他们虽说气,却也知道自己当下关系不够硬,只能暂且忍下了。

    天可怜见,冯大勇送上门了。三老太爷跟他谈的时候虽说拿了不少腔调,脑子却很灵光,知道机会来了。

    冯大勇公门胥吏有关系,他胃口不大,又是主动攀上门的。再说还有一些血缘关系在,总比一些生骨头硬啃来得强。当然,若是能与知县老爷攀上关系再好不过,三老太爷也知道有冯大勇在前,他看上去也不傻,不会让许家寨这些人抢自己的风头。三老太爷等人便按下心思,只表达了进城卖货的想法,打算趁着过年小赚一笔把亏空补一下。

    一行人走了三天终于到了舆山县城,天公作美,一路上没有风雪,入城这日还出了太阳。

    进城之前,三老太爷几个老家伙就和冯大勇商定了,许家寨的货物主要有许家寨的人自行售卖,若有剩余再请求冯大勇的帮助。

    所以进城后,尽管许家诸人都很累,把部分鸡蛋卸在冯大勇家,就都捋起袖子,跟着冯大勇的二弟冯二勇一块儿去卖家禽的地方摆摊去了。

    冯二勇跟许让差不多大,过了年就十九岁了,说了亲本来是今年过年前娶进门的。因冯大勇要疏通县衙关系要用银钱,就和女方商量明年夏收之前再娶。女方家是公门胥吏,因与冯家有旧关系不错,就通情达理地同意了。得了他大哥的嘱咐,他倒是蛮尽心的,帮许家寨的人找了个中不溜的摊位。

    许蒙等人无比感激,毕竟他们来得有些晚了,这摊位还是仗势让人稍微挪位置加塞进来的。尤其他还跟巡街小吏打了招呼,好叫他们几个生面孔免收旁人欺辱,才回家看铺子。

    临近年关,乡下的市集有不少置办年货的人,城里自然不会冷清,还更热闹一些。

    许蒙几个人都是生面孔,尤其许蒙还是个毛头孩子,带了那么多货,还能请得巡街小吏看顾,着实招人眼。不多时,便有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价、挑拣,有嫌弃卖的贵讲了半天价也没买,有痛快付钱的,但问价打听情况的居多。

    应付了一拨客人后,不知是同行答听了他们的底细觉得不知一提,还是怎的。生意很快冷清下来,便是有人向来这边走,其他摊位主还会站起来喊人家过去

    明晃晃地抢生意,看得许槐和许迎生气,三老太爷也跟着叹气,连连道:“人生地不熟生意不好做,就是这个理儿。”

    坐以待毙,显然不是许蒙的风格。他去市场上转悠了一圈,寻摸个大致价格,寻摸了两根棍,让许迎把他站的位置垫高一些,就木棍敲得邦邦响,一点也不露怯地吆喝起来。

    他人小站得高,还没到变声期,声音有脆有响,编的词儿也很顺溜,倒是很快吸引了一批客人。

    有人买的,就有来赶热闹起哄的。“啥屁玩意,鸡杀了冻住了就冻鸡?该叫死鸡才对。真是会骗人。”

    许蒙也不和人胡搅蛮缠,笑嘻嘻地道:“咱家鸡上冻,大家快行动。八文您买不了吃亏,您买不了上当,省了烧水退鸡毛柴……”

    他不和人争,反倒是接着别人质问、疑惑临时编词宣传,倒是吸引了不少人。

    大人逗小孩,这戏码千古流传,经久不衰。有人看许蒙嘴巴利索,说词顺溜,还故意逗他说。许蒙也不露怯,顺嘴就编,至于是不是那回事儿,他也不管,反正就图一乐呵。

    无论看笑话的还是看热闹的,终归围了不少人,有人听得笑闹声还以为是玩杂技的,结果一看是卖鸡、鸡蛋的。反正价格也不贵,鸡蛋质量还不错,看在许蒙人小鬼大能说会讨巧的份上,还是有人解开荷包付了钱的。

    许蒙这厢宣传上发力,三老太爷那厢用一个冻鸡贿赂了巡街小吏,让人多多照看,免得有人浑水摸鱼。赶在吃晌午饭之前,他们就卖了四分之一的货,眼馋得附近摊位的人也学着许蒙那等魔音穿耳的去吆喝。

    随着魔音的口耳相传,许家寨也渐渐出现在一些人的口中,比如好奇心旺盛、极赋模仿能力的孩子们。

    也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下午准备收摊之际,冯大勇带了个穿着狗皮袍子的壮汉还有几个家丁模样的人,把许蒙他们的摊位团团包住,把他们的东西全包了。价格给的还可以,韭菜蒜苗出价是两文三,鸡蛋一文五,冻鸡没讲价八文,抹零收了11.5两银子。

    三老太爷等人听冯大勇一脸喜笑颜开地只介绍狗屁袍子大汉是朋友,也就没多问。算好价格,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后,三老太爷提着的心才放下来,笑问冯大勇道:“那谁啊?”

    冯大勇脸上笑意根本止不住,小声道:“这不是说话的地儿,咱们先回去再说。”

    幸亏对方给的是银子,要是铜钱,他们一路走下去那真是要五味杂陈了。即便这样,早先卖的货收的都是铜钱,怕有闪失就让许蒙坐在上面押车。

    到了冯大勇家,冯大勇忙使唤媳妇做饭招待客人,与坐下来与三老太爷分说今日的幸运。

    冯大勇去见朋友时,得知县太爷的师爷黄众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寻到了在府城做布匹生意的朋友来帮忙处理,走到了购买鸡蛋这一步。黄众这位盆友便是那位身着狗皮袍子的壮汉,叫杨大朋,也是乍富没什么根基。他本是往南去做买卖路过此地来拜访黄众的,并不看重钱财,而是看重能藉此与府衙的人攀上关系。

    杨大朋赶着回府城,自然不想费功夫零购,去了有大宗鸡蛋的几个铺子询价,都是低于2文不卖。如今临近年关,县里卖肉的人少,但是买蛋的人多,铺子里自然是不愁卖的。

    冯大勇得了朋友的提点,上去报价一文五,底线是一文,结果没想到杨大朋这厢痛快,居然没讲价钱。他顺嘴提了许家寨等人货物,杨大朋大手一挥都要了。反正他们是空车,添点货物回去,只要不赔钱就行了。

    冯大勇高兴得练练拍大腿,大笑活了近三十年,都没这个月走运气。这次生意下来,不但跟县衙攀上了关系,也跟府城乍富的杨大朋攀上了关系。

    他怕三老太爷不信,替杨大朋解释道:“您别看他是干布匹生意的,敢吃下咱恁多鸡蛋,还有其他货,肯定有路子。要是攀进了关系,咱这条路算是稳了。”

    “那可真是恭喜恭喜了。”三老太爷只点头说好话,旁的一概不多说。天上掉馅饼这事儿,想想可以,真到自己头上还是多留个心眼,免得掉陷阱里。

    而许蒙、许槐、许迎三人则被三老太爷打发了先收拾一下,说是免得弄脏了人家的屋子。其实,就是让许蒙他们把铜钱过个数而已。他们算出的结果是,得银11.5两,铜钱3223文。折算掉路上牛吃的草料和人花费铜钱,大约得银14两,当真是不少了。

    许蒙这一路行来算了下路程,大约有一百七十里路。因为牛是许槐家和岳父家的,他舍得喂也舍得使唤,一天算下来也就是日行六十里左右。人就很勉强,时不时的得换人上车休息一番,尤其是许蒙,几乎是一路坐车坐过来的。这种拉货牛车坐着也不舒服,可总比11路让他好受些。

    算好了铜钱,许迎负责管钱,许蒙就和许槐一块儿出去喂牛奖励牛下力气。两人正逗牛玩呢,冯大勇家的小子冯大奎喊许蒙,道:“我爹找你哩。”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版权所有 https://www.yanqing12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