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二十五章元宵节

小说:跃农门 作者:进击的主妇
    过年之前,赵六福、陆山、陆海他们回来了,身上的衣服带从单衣换成了棉衣。

    回来一看,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油光水旺的腊肉、腊肠,吃得三人是喷喷香,田妈加急炒得白菜还没来的得及上桌,三人是已经吃了两碗饭下肚了。

    陆山道:“这腊肉,腊肠不错,奶做得就是一个字咸,想只吃口肉都下不得嘴,这味正正好。”

    陆海也是连连点头。

    赵六福吃得半饱了,就端了杯酒小口喝着,“是不错,做个下酒菜也不差。”

    月娘喜得不行,自己初次试验就得了夸奖,而且他们就根本不知道是自己做的,当真是真心实意为着这腊肉、腊肠的口味夸奖。

    等青菜上了桌,陆山、陆海不爱这菜叶,吃了几筷子,还是又就着腊肉、腊肠再吃了二碗饭,吃得肚儿浑圆了,还舍不得放碗。

    陆海道:“我是发现喝点小酒的好处了,你看姑父,这边吃边喝,吃完饭,定能比咱吃得多。”

    赵六福问:“你们要不要来点。”

    陆山、陆海摆手,吃大多,酒也喝不下了。

    田妈看着那碟子赵六福拿出来的花手米道:“老爷平时不喝酒,我也就忘了备点下酒的花生、豆子的东西了,姑老爷别生气。”

    赵六福不在意的道:“没事,我自己不是有吗?”

    然后又郑重道:“田妈,日后还是叫我师爷,不要叫混了。”

    田妈听了,也不懂这里什么道道,不过主家这么说也就这么听呗,“好嘞,赵师爷。”

    陆仁道:“姑父莫要如此生疏。”

    赵六福道:“仁哥儿,咱们私下你叫我姑父,我叫你仁哥是亲近,但在外面,主簿面前也好,衙役面前也罢,我得叫你老爷,你也叫我师爷,咱们才能长长久久的处下去。”

    赵六福是怕自己又飘了,要是到时候又惹了人厌弃,可没这么容易又能来当师爷,虽说陆仁如今不过是小小县令,但赵六福是真真正正的觉查出公家人的好了。

    以住自己也算是能说会道,与人找交道那也是妥妥帖帖的,但也就是一分利换一分利的关系。

    以前自己想打探点消息,哪怕那就是些个人竟皆知的消息,不请人家吃上一顿酒,人家那是不搭理的,要是有点坏心的,他说得含糊点,自己是得多跑好几躺腿。但这次,同行的掌柜不但不藏着掖着,还主动和自己说些生意上的道道。

    自已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消息是真是假自然是分辨得出的,诶,总不能是自己到了三十多岁忽然人见人爱了,只能是因着这层公家身份。

    就好像收货,以前自己也来这边收过山货,但山民有时也拿次充好,甚至将那山货中间用那小木棍,要不就混些干草,让那些山货体积看起来很大然后里面放了石头,分量也就不少了。

    一个疏忽大意,就亏了本。

    但你就是检查得在仔细,总有山民抱着侥幸心理掺各样东西,你给他找出来了,他也就是将东西桃出来,你还得收他的东西,不收可不好走。

    但这次是衙役们一起去收的,山民就自觉没干这事了。

    赵六福是真心觉出好处了,哪里会摆长辈架子,就是喝酒,看着陆山、陆海放了筷,他也将酒一口喝了,没再慢慢品,也跟着放了筷子。

    第二日,也是跟着陆仁去县学给学子们发书。

    陆山有点奇怪,“老爷,怎么我记着这县学不是秀才们读书的地方吗?怎么这会成了蒙学了。”

    陆山、陆海被赵六福带着,在外面也叫陆仁老爷。

    陆仁苦笑,“那里有这多秀才哦,整个县就两个秀才,不让他们来教书,去那里寻米粮给他们,廪膳生的名额,早就应着多年前县学办不下去给取消了,想要再能申报,咱们县学得先考至少十名秀才才能得。”

    陆海看着眼前这些个小萝卜头问陆仁,“你能让这几个,一、二、三......十七,这十七个人中出十个秀才?”

    看着陆山、陆海钦佩的眼神,陆仁压力山大,“怎么可能,来年定要再招人的。到时候定会有好苗子。

    赵六福却是要给陆仁泼泼冷水,“老爷,我向这夫子打听过了,这县中愿意给儿子送来读书的,就是这几户人家,学生不是那般好招的,要不然之前吴夫子也不用去别县谋生。”

    陆仁很想做出一幅成竹在胸的模样,说山人自有妙计。然而,他还真不敢说自己的法子一定有用,只得故做高深的道:“到时候你们且看成效。”

    要说陆仁想了个什么好法子?

    也就是他打算元宵结的时候搞个活动——猜灯迷。

    迷题就是陆仁让夫子们给孩子们上课的内容,当然也是科考要考的东西,陆仁想着元宵节时,让这些个孩子们出出风头,一来提高下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来也让旁的人看着羡慕羡慕,说不得就有人也想自家孩子出息,送来学堂了呢。

    为着写灯迷,除夕守岁之时,陆仁与月娘对着蒙学课本写了一夜的迷题。

    更是早在过年前就叫了衙役们往各山寨宣传十五上阳县的灯会。在初六日,一开工上衙,就叫了一班衙役,大街小巷的挂红灯笼。

    别说,因着县衙出灯笼、灯油,各家各户到了元宵那天是天刚黑就点上。上阳县当真有些节日气氛了,各家人看着这灯火通明的,也就携家带口的往早早宣传的广场那去了。

    广场正中,搭了个展台,搭的三面竹架上挂着各色、各样的灯笼,陆仁、月娘赵六福坐在展台下面的左边,后面坐着的是几个商铺老板,几个收货掌柜,正对着展台的条凳上坐着十七个蒙童。

    一班衙役围成一圈,隔开了看热闹的民众与坐着的人。但留出个缺口,交十文钱就能进到里面与蒙童们坐着一块猜迷。

    有几个以前也上过学后来又不念了的,看着心痒痒,听说是考学堂里的内容,交了钱也坐了进去。

    陆山、陆海帮着取灯笼,两位夫子站在展台那里念灯迷题目,小娃娃们谁会就举手,夫子就叫一人站起来答,答出来后,夫子就会说这题是那年那次考秀才的题,引得外面围着的人听得的是议论纷纷。

    “黄三哥,那不是你家娃儿吗?秀才的题也能答出来,以后可不得是个秀才。”

    “诶,这不是我大侄子小六儿吗?他咱个这么聪明,那题我是听都听不懂,他一个小娃儿还会答。”

    “刘大嫂,那是你家孩子吧。”

    ......

    只要有个孩子答出来了,就是一片确认、议论的声音。而孩子们的爹娘们也是自豪不已,生出一点自家孩子比别人聪明的想法。

    更兼有答对了,还会说奖品由某某米铺、某某布店、某某杂货铺赞助什么什么东西,说到的商铺也是站起来对着四方拱手,也是大出风头。

    但是几个交了钱,冲着奖品来的人苦着个脸,这灯迷是真的出的蒙学的内容,自己学过,但几次抢着了机会,但是回答的却没对,那些个比自己小的反倒是能答出,难不成这换了个县令,夫子本事也高了起来,更会教学生了?

    看着这几个人答错了,大家伙反倒更信这不是做假的了,小县城里,谁还不认识谁啊,这几个人也是家境还行,读过书的,但他们答不出,想来这些孩子是真学着本事了。看热闹的众人心中是有了点想法的。

    上阳县的元宵花灯会搞得是热热闹闹,引得大家伙谈论了三月不歇,于上阳县而言是少有的盛事了。

    但是要说最好的元宵花灯会,还是京城,那里人多、灯多、花样多,你就是逛上一夜也不能看得完。

    老皇帝是自从继后蒋皇后过世之后,每年元宵节,他只在宫中露个面,之后就会微服到最热闹的碧水街,进到离着千雀桥最近的缘相聚酒楼,坐在楼上,推开窗户看着桥上人来人往,回忆与蒋后的那次初遇。

    无宠皇子与小官之女是多么的般配,那时的自己若是没有为着汪家权势屈从了,元娘是否不会郁郁而终,自己与元娘会是何样情景?

    老皇帝看得出神,忽然见那桥上有个人影很是熟悉,将那千里镜对着一看,哦,是沅沅啊。

    元娘,你看,朕让蒋家女眷再不是小官之女,她们如今是龙子凤孙围绕的天之骄女了。若是当年,你也如此,我们该有多好。

    老皇帝看着围着蒋沅沅的有好几个自己的孙子是老怀大慰,一时没舍得移开千里镜,跟着蒋沅沅一行移动。

    突然,蒋沅沅一行停了下来,前面有人拦路?

    老皇帝移动千里镜看过去,视线中的女子面色平静,眼神无悲无喜,但老皇帝的手是不断的抖动。

    这个表情,这个表情,当年元娘见着自己与汪氏走在一起时也是这个表情,这个哀大莫过心死的表情。

    当初自己是如何面对的?

    “那人是谁,那人是谁......”

    老皇帝以为自己嘶吼出声了,但实际上,他只是嘴唇蠕动,连声音也发不出。

    蒋元元从她身边走过,神色高傲,一如当年的汪氏,没有人在她身边停下,那个本应在她身边停下的人也走了。

    老皇帝无力的捶下了手臂,“查一下,刚刚沅沅她们从何人身边走过了。”

    侍卫统领身上也有千里镜,他早在老皇帝神情不对之时就跟着看了过去,此时听老皇帝发问,侍卫统领禀告道:“圣上,那是十七皇孙龙敖春之妻李玉娘。”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版权所有 https://www.yanqing12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