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我真不知道,哥没跟我说。”林襄如实回答。
林砚比林襄大四岁,大学毕业后,拿着奖学金在霍司容的资助下,孤身赴美国求学,现在应该研究生快毕业了。
如果林砚回来,霍司容也分不出心思管他吧,林襄思来想去,委婉地拒绝了:“闻哥,我下午有急事,实在抽不开身,等忙完了我给哥打电话道歉。真不用管我,挂了啊,闻哥。”
闻尧不仅是霍司容的经纪人,实际上,闻家势力背景也不小,不过闻家与霍家的关系,类似于日本的主人与家臣,闻家始终依附于霍家。闻尧和霍司容打小就是朋友,霍司容的心思,闻尧最清楚。
林襄对于霍司容,不过是个闲极无聊抒发相思的玩物,也确实不用多在意他。闻尧听他推拒,便没再多请,挂了电话。
听着无线那头的忙音,林襄眨巴下眼睛,嘴里呼出一口长气,慢吞吞地靠向身后的墙壁。
半晌,林襄揉了把眼睛,学姐发微信问他稿子改的怎样,并且说下午交流会上有位大佬点名要看他的稿子。林襄颓丧的心情顿时为之一振。
大佬叫张梓昊,是青萌杂志社的编辑,从宁北大学文学系毕业多年,一直十分关注母校后辈的文学创作,经常挑选优秀作品予以发表。
林襄本身在文学系,也听说过一些学长学姐的作品得到张梓昊赏识,在青萌上发表后,借助这个契机一脚踏进传统文学的圈子。
不过张梓昊眼光也很高,这么多年下来他看上的作品屈指可数,能顺利进入纯文学圈子的文学生也是凤毛麟角,大部分最后从事教师、编辑、行政文书等工作,再有能力点的,写文学评论,留校继续从事文学研究。
学姐发来微信语音:“林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可得抓紧机会!我爸和张叔是朋友,我上次花了好大力气才求他开小灶看你的作品,我知道你喜欢创作,要是张叔一下看上你,再指点两句,前途无量!”
“梦想触手可及!”学姐夸张地说,她也真为自家学弟高兴。
林襄写作很有灵气,大一入校时,为了加入校文学创作社,必须提交一篇自己的创作,体裁字数主题不限。宁北文学创作社历史底蕴几乎和校史一般长,被誉为作家的象牙塔摇篮,加入难度可想而知。
林襄蹲在图书馆查资料,跑到宁北市中心观察过路人寻找灵感,茶饭不思五六天,在交稿截止期到来前上交了一篇散文诗,委婉地描述了现代人爱与冷漠的主题,当时学姐就非常欣赏他的风格,一力主张让林襄加入文创社。
学姐名叫高雨嫣。
短暂的喜悦暂时拂去心头阴霾,林襄重重点头:“谢谢高学姐!”
高雨嫣一再叮嘱他一定要准时来会场,张梓昊浸淫文学评论圈多年,为人非常严谨认真,最不喜欢年轻人动不动迟到,林襄再三答应:“好,没问题。”
“林襄,如果你手头这篇能发表,不止在文学圈初露头角,”高雨嫣神秘兮兮地提醒他,“青萌的稿费非常高,算千字的话,你这篇获发表,税前能拿到七千。”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