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您老人家不用发愁了这钱还是走朝廷的明账吧!”朱标很干脆说道。
老朱翻眼皮看了看越发成熟稳住的儿子竟然没有说什么而是指了指身边的座位让朱标跟自己肩并肩坐下来。
朱标略怔了一下还是乖乖坐下。
“这几年来咱是不那么管国中的事情了。大明的担子都落在你的头上现在感觉怎么样还能扛得住吗?”
朱标咧嘴笑了笑“扛不住也要扛着……现在的事情千头万绪没有一件能等闲视之。但是说实话总体上还是往上走我也打听过了国内还是有人挨饿但是饿死人的情况不多。各地有灾害府库的存粮还有。贪官污吏不少但总体上还能政令通达。孩儿也跟着师父他们学过就算是汉唐盛世也是弊端不少。真正的盛世不在于无事而在于能做事不管对错能做事就好错了大不了改了就是。孩儿想开了。”
朱标脸上带着笑容或许疲惫但很从容。
看到了这一幕老朱是当真欣慰他忍不住伸出手按在朱标的肩头反复揉搓用力拍打最后居然放声大笑起来。
“好好啊!你刚出生时候咱就让太师给你当老师。这么多年了你没学会太师那些学问倒是把当皇帝的本事学会了回头咱真的要好好感谢太师他是用心良苦啊!”
朱标愣了一会儿也深以为然道:“先生没教但又什么都教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的就是先生啊!”
这爷俩稍微思忖还真是这么回事。
其实历史上的朱标最后死在了老朱前头你说是有什么人暗害他?也不尽然。
作为权势最大的太子爷谁敢动朱标那不是找死吗?而是还是九族消消乐的极品死法。
朱标早逝最大的问题还是压力太大长久郁积。
这和朱元璋的治国理念过于刚猛有很大关系老朱动不动就掀起大狱处斩几万人从文臣到武将连皇亲国戚都不客气。
身为老朱最喜欢的儿子自然会有人寻找朱标庇护朱标又是公认的好孩子备受呵护深孚众望他要是不出头实在是对不起大家伙的期望。
就这样朱标很不幸夹在了朱元璋和群臣中间。
尤其是自从马皇后死后这种压力更大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扛不住的时候。
给圣君雄主当儿子都有这个毛病。
比如汉武帝的太子还有李二的太子。
甚至包括历史上朱棣的大胖儿子朱高炽仅仅当了十个月皇帝也死去了要是朱棣再坚持一段时间好好养生没准大胖子就熬不住了。
其实看懂这些规律再看张希孟对朱标的呵护简直堪称神仙手段。
他是朱标的师父但是并不亲近朱标……别人也不要想通过朱标让张希孟帮他干什么事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随后张希孟张开了一张大网限制住了老朱的手脚。
朱元璋想要发脾气首先就会落到张希孟的布局上面层层叠叠他们君臣之间你来我往就卸去了朱标身上的压力。
再有张希孟也没有太过安排朱标……比如让他学武领兵学文也没有继承科学做一派学宗的意思。
反正朱标就是大略知道一些事情掌握了一些做事的方法能够揣摩些人心……很难说他多强但他几乎都明白点。
身边的人也不多更没有那种过命的交情。
甚至张希孟的长子张庶宁和朱棣是好朋友跟朱标却很疏远。
一度都让人怀疑张希孟是不是瞧不上朱标打算扶持朱棣?
当朱标做了几年监国真正开始处理政务之后张希孟的安排渐渐产生了效果。
就算是朱标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先生高明足以堪称储君之师的表率。
首先朱标这個储君是当之无愧的谁想换了他那是吃错药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还疯狂往朱标身边拉人让他学这个懂那个培植势力笼络人才……你想干什么?
当真要考验一下父子之情吗?
就算朱元璋愿意让出皇位朝野上下又会怎么想?
这不是开玩笑嘛!
所以张希孟只是悄无声息隔绝了各种势力同时又适当给朱标提点仅此而已。
这也就是北平的那一摊子必须朱棣来做的原因。
不是放着太子不用非要安排燕王……而是这个逻辑之下并不能让朱标冲在前面。
就好像王阳明那么大名气但是一辈子没有进入内阁没有执掌中枢大权一样。朱棣在外面做得越好动静越大他就离皇位越远。
应天的这帮当官的是不会放朱棣进京的不然他们岂不是要被北平的那帮人取代了?
所以说这里面有太多细腻的操作里面充满了深邃的算计。
张希孟不会告诉任何人外面的人也未必猜得出来。
皇宫和太师府朱元璋和张希孟绝不只是君臣相得互相信任那么简单光靠着友情是没法维系两个人走到今天的。
这里面有老朱的雄才壮志也有张希孟的心思细腻巧妙安排。
或许有朝一日翻开老朱的实录再找出来张希孟的日记对照着看能从中猜出一些端倪。
好玩的是对于朱标张希孟基本采取了放养的态度但是到了朱雄英这里张希孟却是支持自己的爱徒提点教导甚至是从小栽培。
这又体现了张希孟的另一重算计。
朱标的储君之位不需要什么怀疑。
但是到了朱雄英这一代人就不行了。
天下承平日久储君无甚威望只能靠着祖辈恩泽坐上皇位又能有多少威望?
所以说朱雄英在学问上下功夫研究农学取得一定成就对他这个皇孙是极大的助力……
儿孙两代都被张希孟安排得明明白白。
把事情做到了这一步而且还是不着痕迹不动声色。
你说朱元璋能怎么办?
他敢和张希孟翻脸吗?
他会翻脸吗?
谁又不说一句太师高明呢!
“父皇去年的时候包括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均田也都大体完成了土司也裁撤了七成……庶宁师弟出了不少力气。他在那边可不只是一个学堂山长那么简单。现在包括巴蜀在内新的田制也都确定下来。要说起来淮东的百姓平均一个人拿不到五亩田苏州等地更是连三亩都到不了。还能填饱肚子但是绝对过不了多好。”
朱标跟老朱念叨着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里面却透着太多的内容……针对中原地区的第二次均田在几年的努力之下已经顺利完成。
西南裁撤土司第一次彻底均田也都悄然无声干成了。
伴随着田制改革背后还有税制改革币制改革……这些事情干成了一件都足以彪炳史册夸耀千古了。
朱标全都完成了以孙炎为首的朝中官吏虽然磕磕绊绊但总体上也都尽职尽责绝对值得嘉奖。
如此庞大而复杂的事情能够波澜不惊地完成朱标也算是历练出来了。面对这个国家有了足够的自信。
只不过接下来想更进一步还是困难重重甚至现有的成果都可能倒退回去。
朱标自然是忧心忡忡老朱也是微微叹气。
“咱和太师这几年一直盯着外面就是想找个办法太师现在鼓励科技也多半是这个意思他这人心思深不到最后不愿意说出来甚至到了最后你也未必就能看透他到底做了什么安排。反正这个奖金朝廷出了有什么成果咱们且慢慢看着吧!”
父子俩商议妥当立刻就让中书省下令出钱。
这一次可不是大明皇室想要弄点幺蛾子了而是整个大明朝以国家的意志鼓励科技发展这个意义拔高到什么程度也不为过。
陶成道信心满满因为他的飞天之翼已经差不多成功了。
陶成道仿照翅膀的形状用丝绸缝制了一个巨大的翅膀。
在翅膀下面吊了一个轻便的座椅。
这个座椅可不是原来硬木做的而是轻便的藤条编织的人坐在上面还可以通过绳索操纵翅膀。
只要在高处放飞就可以凭借着风力在天空中翱翔一段时间。
随着不断改进时间越来越长陶成道也越来越兴奋。
他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
朝廷的奖金是小事能高飞九天俯视大地实现梦想才是真的。当然了那三十万贯奖金也肯定是很香的。
可就在陶成道信心满满的时候突然从应天城西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球体上面有一个憨厚的汉子不停搓着手满是皱纹的脸上充满了喜悦。
成了!
真的成了!
“爹有人和陶成道打对台戏了!”张承天兴冲冲道。
张希孟一惊“是什么人你知道吗?”
“这大明朝我不敢说但是应天城我没有不知道的。这人是五城兵马司的老兵。”
张希孟一怔“他又是为什么要搞发明?”
“我听说他平时负责水车就是满城救火。他想着居高临下能看得清楚可以提前把水车派过去避免烧到了无辜百姓。”
张希孟心中一动颔首道:“此人有德啊!”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