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零六章:知圣,方知圣路难!大夏征税,江中郡纳粮税!【求保底月票】
大夏京都。
随着一道钟声响起惊动一切。
钟声来自文宫。
京都上下都知道自获天地赐福后顾锦年便潜入文宫内悟道。
所有人都在期待期待顾锦年悟道成功。
一但成功的话顾锦年极有可能踏入半圣境而后借助大道成圣图可在短暂时间内成为近几百年来第一位儒道圣人。
虽不是天命圣人但圣人二字已经是超乎常人所能想之事了。
如今文钟响起声音自然引起一些注意。
文宫内。
顾锦年盘坐大殿。
白玉碉楼细腻宫殿内有两个盘龙金桂树一个个蒲团落在地上这是讲道之地。
而今。
顾锦年在此悟道。
这几天来顾锦年都在思考七个字。
知行合一致良知。
这是王阳明的心学也是顾锦年最崇敬的一位存在。
王阳明在前世称为半个圣人之所以是半个圣人不是因为不够格而是时间问题。
只需要再给一定的时间王阳明必可成为圣人。
心学的影响其他不说前世有一个国家依靠王阳明心学完成改革从而跨越提升。
所谓一生俯首拜阳明这就是诸多人的观点。
知行合一顾锦年自然懂得皮毛。
而今他以心学为主去印证自己过往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知行合一最大的问题便是是先知还是先行?
以及如何合一。
知道了才去做。
可不做又如何知道?
若做了万一是错?
这又怎么办?
毕竟最后三个字也很重要致良知。
阳明先生的意思是希望心学之人都能去做善事而并非是说我知道了某一件事情我就要去做无论对错。
致良知是最关键的地方前者则是一种检验。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文宫内。
顾锦年喃喃自语想要真正达到知行合一就必须要明白这四句话。
也是四字教真言。
好在的是顾锦年曾经看过一个人的言论这是一位国学大师他说的观点顾锦年十分认可。
你拥有一把菜刀此乃【无善无恶心之体】
因为菜刀是死物不去动他无善无恶只是有一个形体罢了。
而菜刀可以切菜也可以伤人此乃【有善有恶意之动】
明白菜刀的用途并且根据一定的定律譬如律法等等亦或者大家所不喜之事自然定律等等从而结论出。
伤人不对切菜为善。
这就是【知善知恶是良知】
最后的用菜刀切菜而不砍人这便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只是一种比喻真正的意思更加高明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想法。
正是因为如此心学才被誉为圣人之学。
回首这一年来自己做的事情。
以大事为主第一件事情便是江宁郡之难洪灾席卷千万百姓。
影响很大但灾难发生这是无法阻止的事情也是无法阻拦的事情并非是我可以去解决的。
虽然我知道这件事情但我无能为力而且随着那些商人胡作非为时灾情越来越严重之时。
我心中的良知唤醒。
我知道这件事情并非因我而起但我有办法去解决这件事情。
所以当文景先生要让我们出谋划策时我义无反顾的选择站出来虽然我知道暗中有人想要影响大夏王朝牵扯到各大势力。
可在我知道受苦的是百姓我是读书人读书人便是要为万世开太平。
书是为天下苍生而读。
知百姓苦亦知读书风骨更知心中良知。
行救苍生亦有阻碍亦有危险。
致良知无惧种种困难不畏任何势力为江中郡千万百姓为心中浩然正气为读书人之风骨故而携千里饿殍图。
知行合一致良知。
再看白鹭府之事匈奴和亲议和之事孔家宁王佛门道门大夏天灾。
这一件件事情都在顾锦年脑海当中划过他自己开始印证也开始思考。
是否有私心过。
是否没有做好过。
当所有事情在脑海当中一一印证过后顾锦年确实发现了自己有几点不对。
那就是情绪问题。
有时候自己的情绪会主导自己就好比孔家前来拜访自己自己晾对方三天虽然说孔家无礼在前但身为读书人不应当如此。
此非君子也。
虽然自己明知道对方带有目的性可既来之则安之自己故意拖延惹来是非最终闹的不可开交。
这的确是因为情绪问题。
“若是站在自我角度可以解释为我还年轻有少年之热血所以做事冲动。”
“但站在良知的角度我就是做错了少年热血并非是我的借口。”
“倘若那天我早点到来虽然孔家必会咄咄逼人但我方方面面没有做错孔家即便是想要借题发挥也不是他说了算。”
“这便是意动。”
“很多事情等过去之后会发现没有必要但在当时情绪上来处于愤怒阶段意将主导一切良知会被压制。”
“情绪并非单只愤怒善念也好恶念也罢都是意。”
“有善有恶意之动。”
顾锦年心中不断的印证也在不断的思索很多事情。
而这样复杂的思考并没有让顾锦年感到压力很大相反他很喜悦。
因为今日的思考可以让明日的自己变得更好。
“若我想要成圣就必须要压制意之动。”
“这个意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为圣者应当有无限的胸怀包容万象。”
顾锦年缓缓自语。
只是很快他又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
“可若是压制了意那我还是我吗?”
“不与人争斗处处温和即便是以天下苍生为主去做一些好事又能如何?”
“我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拯救天下苍生吗?”
“可苍生需要拯救吗?即便需要为何是我?我凭什么可以去拯救苍生?”
“倘若天地选择我让我成为这个世界的救世主这只能算是使命而并非是圣道这应当是责任是心中的良知。”
“圣人终究有一个人字啊。”
“如若毫无情绪无有任何一点波澜那岂不是一块石头?”
一时之间思想到了这个程度。
这就是读书人没事不能干坐着因为一个问题会产生下一个问题当你认为这个是对的时候马上就会反驳自己然后再反驳再反驳。
最后就是钻牛角尖。
当然也不排除找出真谛。
但这样很难。
足足数个时辰过去顾锦年额头满是大汗他的思绪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难受。
铛。
一道钟声响起。
使得顾锦年逐渐清醒过来。
清醒过来后顾锦年睁开眸子他大口大口的呼吸眼神当中满是迷茫。
“我进入了误区。”
“亦或者是说我并不知道这是不是误区只因我没有找到解答的方桉。”
“圣人到底是什么。”
“既有人那么就有意。”
“若有意那么便会被意所主导。”
“同样的事情还是会发生无非过程不一样但结果注定都是一样的。”
顾锦年喃喃自语。
他忍不住叹了口气望着这空阔的大殿。
“唯有知圣方知圣道坎坷圣道难难于上青天。”
顾锦年深深的叹了口气。
都不要说什么圣人不圣人了。
自己现在连圣人二字都有些搞不懂了何况是成圣。
这条路太难了。
哪怕是自己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不能再往这方面去想了我踏入儒道才一年半前面境界是因诗词才气使得我提升这大儒境更是因为天地赐福无量的功德使我走上这一步。”
“儒道七境凝气养气立言立德大儒半圣圣人。”
“这七大境界之中凝气与养气可以通过诗词文章浩然正气所提升后来我以文尺定儒义无德之人不可凝气可后面的境界并没有得到定义。”
“毕竟我并非是圣人随意定义不是一件好事凝气境是第一关以德凝气不算是大过只是加了一个限制罢了。”
“而立言立德则是立自己儒道之言自身有何等的抱负何等的思想通过读圣人经文再加上自己的感悟从而立下言行。”
“至于这个立德德便是读书人之德见弱势者被欺负敢于直言面对不公之事也敢于出手这便是德。”
“大儒境则是完成前面四境后获天地认可分两种情况其一便是着书传播思想其二便是明悟自然之道顺其而行。”
“前者依靠的是生活积累知晓民间疾苦后者依靠的是天赋。”
顾锦年心中自语。
针对大儒这个境界顾锦年现在有很多想法。
这天下大儒不少但并非是每一个都德高望重有不少年轻人也成为了大儒这个现象就很古怪。
在常人眼中看来大儒彷佛就是年老者心中有良知做的事情都是为国为民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对抗黑暗势力。
可实际上随着了解顾锦年发现。
凝气养气如同武者一般通过才气可以达到。
立言立德完全可以私人一点譬如说以读书改变一村的命运这也算是立言当然你也可以立的志向大一点看个人的。
还有立德不是说立德之后就是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而是达到读书人的正常三观。
普通人看见不公的地方你可以不去管因为各扫门前雪。
而立德的读书人就要挺身而出但这个挺身而出又有讲究允许顺从本心。
换句话来说一个知县他立德了然后他看到宰相欺负人在这个时候他可以选择挺身而出但挺身而出的下场就是被针对影响自己。
所以他没有选择各扫门前雪那么他有没有德行?
依旧是有因为当他看到一个普通百姓或者是另外一个知县欺负普通人他会上前制止挺身而出。
这就是儒道第四境的立德。
不然的话达到第四境就要完成圣人之立德那这天下还有坏人吗?
再者还有一句话。
什么叫做坏人?
你看到一头老虎追赶着一个人你出手相救打死老虎你就是好人吗?
老虎吃人这是错误的吗?
在老虎的视角当中弱肉强食。
在边境当中你看到两个将士厮杀自己国家的将士要杀对方你能制止吗?
如若你制止敌国的将士就要踏平你的国家。
所以道德这个东西只能限定几个大类而不能细致划分否则的话根本扯不清楚。
立德是拥有超越普通人的德行而不是达到圣人的德行。
至于最后的大儒。
老一辈的大儒通过着书传播思想从而晋升为大儒但也不是说这种大儒就一定是好人一定如何如何的。
儒道思想有很多有的大儒家庭儿子吃饭不能上桌与父亲说话不能直视家规严格做错一点都不行规规矩矩。
这种大儒好还是坏?
也有的大儒放荡不羁怎么开心怎么来认为人活在世上就是要开心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同时能获得自己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这种大儒经常去勾栏开心的起飞。
那请问谁好谁坏?
但到了圣人这个境界就不一样了。
哪怕是半圣带有圣字德行就必须要起到表率作用需要严格管控自己。
所以到了半圣无论他是怎样的半圣他一定要有一个【中心思想】。
目前的中心思想无非就是两个。
为苍生。
顺天意。
只有这两个大多数是选择第二个毕竟为苍生你就要付出很多东西牵扯很多是非就好比江中郡之难救还是不救?
为苍生一定会救。
但顺天意就不会他们认为既然有因那么一切都是天注定的。
毕竟永盛大帝夺取了江山如若这江宁郡之灾是建德皇帝搞的鬼你该怎么说?
你救下来了建德继续搞鬼。
激化矛盾?事情越来越麻烦?
有句话说的好不怕被偷就怕被惦记着敌人在暗你在明你防不住敌人的。
就好像这流言蜚语一般。
你能控制天下万民的嘴?
就算是京都内如果有人要造谣你能精准到是谁在造谣?
而且当谣言起来的时候你只能去管控但不能严格管控否则反而会引起负面消息。
冷处理永远是最好的选择。
古今往来可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控制得住天下悠悠之口哪怕是文字狱也控制不了。
除非没有百姓。
顾锦年一直在升华自己的思想以往很多事情在这一刻逐渐的想明白了。
很快。
转眼之间。
便过去了三日。
文钟敲响的声音让百姓们误以为顾锦年要成圣了所有百姓都走出来时不时就讨论文宫的事情其实就是想看看异象。
毕竟这异象比烟花表演好看太多了。
甚至一些外地的读书人不远千里跑来就是想要看看异象。
能亲眼目睹顾锦年成圣那样的异象只怕此生无憾。
只可惜的是没有如愿。
而与此同时。
三件事情很快吸引着大夏王朝甚至整个东荒境的目光。
第一件事情大理寺宗人府刑部悬灯司共同审查秦王桉就在今日。
这件事情是大夏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尤其是京都内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等待着最终结果。
第二件事情。
则是稷下学宫再度宣称拖延三个月有小道消息传苏文景带人去堵门还没堵一天稷下学宫妥协了。
但妥协的原因也并非是因为苏文景堵门更主要的还是稷下学宫也想等顾锦年前来学术之争稷下学宫自然想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说直接一点顾锦年的面子比苏文景还要大并非是向苏文景妥协而是惜才。
第三件事情。
东荒同盟会即将成立。
由大金王朝扶罗王朝仙门佛门四大势力组建而成匈奴国以及七十二诸侯国联合加入这七十二诸侯国三分之二是东荒境的西漠当中也有一些国家加入。
如此恐怖的势力自然成为最大的热门话题。
而且同盟会的形成是针对两大势力。
一个是东荒境的大夏王朝没有邀请大夏王朝摆明就是排斥。
第二个便是中洲王朝毕竟中洲王朝如日中天如若东荒各大势力还不组建在一起才是真正的麻烦。
对于此事大夏礼部在第一时间便给予回应。
不承认同盟会也不认可同盟会朝廷会进行针对有备战准备。
同时希望有意加入同盟会的诸侯国自己好好掂量掂量真惹急了大夏王朝大家都别想好过。
反正摆明了就是排斥大夏王朝自然而然大夏王朝也不顾及那么多。
同盟会不能形成。
至少绝对不能这么顺顺利利让他们组建成功一但大夏王朝什么都不做往后同盟会就要开始齐心协力做事。
随便针对一下大夏王朝都是让人头疼的麻烦。
朝廷的意思很简单阻止的可能性不大这四股大势力并非是大夏王朝现在能阻绝的。
可不能不管一定要敲山震虎至于用什么手段礼部的确在想。
没办法大国就是如此必须要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才符合国情。
而这三件事情是对外的三件事情。
对大夏王朝内部而言。
最大的问题还是灾区重建和银两问题了。
户部与工部进行合算后。
想要在两年内妥善处理三大灾区麻烦并且恢复正常水平前前后后需要十二万万两白银。
如果想要在一年内妥善处理三大灾区的麻烦就需要二十万万两白银了。
算上国库本来有的再加上之前匈奴国的赔偿朝廷目前能拿出手就十万万两白银。
可问题是这两件事情很难处理。
其一天外陨金要打造这成本很大很大想要打造出一套重骑兵战甲人力物力就是五万两银子的成本。
没听错就是五万两白银的成本。
上百个工匠都算是成本最低的东西各种建设还有一些抗高温的特殊铁矿以及各种设备。
但最主要的还是地火想要熔炼这玩意就必须要通过地火来融化。
这还是因为有一些仙门愿意帮助大夏王朝他们并非是东荒境的仙门修士玲珑仙宫清微圣地以及其他一些仙门。
如果没有他们的话那就不是银两的问题了。
并且还需要大量的灵晶可以说要动老本了。
这太夸张了。
顾锦年要求是弄出一万套战甲也就是说五万万两白银要砸进来以及大量灵晶。
按照户部的意思先不搞战甲出来但永盛大帝执意要锤炼战甲。
他虽然不知道顾锦年到底打什么主意可顾锦年一定不会做错再者就是永盛大帝毕竟是马上的皇帝。
对于战争他很狂热。
他深深的知道重骑兵意味着什么这是无敌之师。
如果给重骑兵安排这样的重甲他相信这股力量可以将十万铁骑冲烂来。
是十万匈奴铁骑。
而那个时候大夏铁骑将闻名于世成为天下第一铁骑。
重骑兵无非三点。
重甲!战马!将士!
装备第一战马第二将士第三。
完成装备上的领先将横推一切所以永盛大帝做梦都想搞出一支这样的军队再加上顾锦年开口了就更加笃定他的想法。
大夏内部其二的问题。
就是迁徙。
十二万万两白银只能让灾区重建耗时两年。
五大绿洲的迁徙工作也不能落下。
这工程更加浩荡毕竟三大灾区只是重建在原有的基础上重建。
而迁徙绿洲就很恐怖大夏王朝要倾尽全力处理要规划城池地盘。
好在的是大夏百姓都知道绿洲是个好地方不少人愿意前往只不过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穷苦之人想去是想去可没有足够的盘缠粮食提供他们去。
户部合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建城所需要的银两差不多要三十万万两白银。
而其中所需要的粮草更是数不胜数他们算过五大绿洲至少一个绿洲迁徙两千万人口吧?
这一万万人想要建设好一个新城然后种植粮食前半年只能送粮不然百姓吃什么?
一人一天就算吃的不多五两米要不要?
这就是要五千万石粮食。
然后运输成本等等至少是六倍。
也就是说三万万石粮食才能解决迁徙问题而且迁徙人口不多兵部和户部已经去查看过绿洲情况。
每一个绿洲相当于半个江中郡江中郡人口快接近四万万。
想要让绿洲繁荣昌盛至少需要迁徙两万万人左右然后随着时间递增子子孙孙也就差不多了。
一石普通粮食是六两压一压价格四两半到极限了。
这里面就要十四万万两的粮食准备这还不包括良马吃的东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吧?
总不可能光吃米?
所以户部最终合算结果。
五十万万两白银可以解决一切麻烦。
大夏王朝有吗?
没有。
眼下天灾结束了还有江宁郡江陵郡这两个地方是免税陇西郡东林郡南越郡也免税。
大夏王朝三分之一的税收被免了。
江中郡没有免税但大家根本不抱期望在他们看来不免江中郡是怕动摇国本。
但无论如何今年肯定不会收税啊。
至少要等明年过后再说吧。
大夏王朝一年税收是两万万两白银扣除杂七杂八兵部支出官员支出还有大大小小你根本看不到的银子支出。
每年结余也就是三四千万两白银。
这还不能发生大灾大难。
五十万万两白银怎么拿出来?
一切往好了算至少五十年才能搞定。
所以户部给出了一个建议。
停止绿洲迁徙计划。
延缓灾区重建时常也别想着两年了准备个五年差不多了不但银子省了而且还可以分期慢慢给。
这样一来还真可以打造战甲提升提升国力。
只不过这天地赐福咱们就别想了留给后世之君慢慢折腾吧。
相当于是留个家底。
可面对这个选择永盛大帝明显不乐意。
身为帝王他自然知道若是能解决三大灾区问题同时完成绿洲迁徙将会对自己添加一笔浓墨其功将会超越自己的父亲。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样的荣耀他不可能放弃。
可户部也不是不支持两个字银子。
没钱不可能办好事。
而且还是这么大这么恐怖的事情。
何言真就没差说上一句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陛下您可以歇息了大夏王朝已经开始走向鼎盛您什么都不做等个二十年鼎盛时期便会来临。
到时候一切的功劳还是您的。
可这话何言没说。
不能说啊。
养心殿内。
永盛大帝有些沉默这么一笔天文数字他真不知道去哪里弄来。
“实在不行要不集结大军把匈奴国灭了?”
此时永盛大帝开口他想到了一个捞钱的办法。
灭匈奴国。
匈奴国的银子绝对不少五十万万两白银肯定没有但十万万两跑不掉而且如果真的攻占下匈奴国把所有东西全部变卖再把匈奴将士抓来当奴隶。
至少解决一大半的事情甚至全部解决都不足为国。
匈奴王庭银子不多但匈奴国可是有不少商人的打起仗来这些银子全部得充公还真不失为一个办法。
“陛下您就别想了。”
“先不说匈奴国能不能打下来当真能打下来了扶罗王朝和大金王朝可不是吃素的。”
“再者我们这边缺银子陛下您又要打仗您觉得合适吗?”
“而且咱们拿什么理由开战?同盟会算是一个理由可这理由也不好啊。”
何言无奈着开口。
打仗赚银子的确不是一件坏事可问题现在的局势打不成的。
理由没理由。
国家还处理百废待兴的状态。
何必呢?
现在大夏王朝什么都不做就越变越强为什么要去打仗?
说实在话要不是永盛大帝心急非想着在短暂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完全可以无为而治。
但这点吧其实朝廷上下都能理解永盛大帝。
灾区解决不了心烦意乱什么工作都不好开展。
五大绿洲不迁人过去也看着心烦这就好像有一座金山摆在面前自己的工具不多人手不足开采进度慢的很。
明明可以成为最富有的人但因为种种原因都僵持下来了。
很烦。
非常的烦人啊。
也就在此时。
一道声音在外响起。
“陛下。”
“大理寺传来消息秦王已认罪故而刑部判秦王十年俸禄削王位贬其为侯就藩西南苦寒之地为大夏王朝镇守西南边境非有诏终生不可回京。”
随着外面的声音响起。
养心殿内。
永盛大帝有些沉默。
但过了一会永盛大帝缓缓开口道。
“准。”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
殿内的何言不由低头。
如朝廷百官猜想的一般当父亲的不可能真会杀了儿子秦王就藩才是永盛大帝的目的。
贬为侯不算什么他是秦王即便被贬为侯那又如何?
谁真敢把他当做侯爵看?
依旧是王爷等到未来太子上位若是秦王老老实实依旧会恢复王位。
这个结果并不出人意料。
“行了。”
“无论如何先解决陇西郡灾区之事。”
“其他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
永盛大帝开口。
他现在有些心烦意乱被这笔天文数字搞的。
“臣领旨。”
何言点了点头但并没有离开而是看向永盛大帝道。
“陛下再过几天就是征收国税之时。”
“臣认为江中郡的粮税今年还是不征为好当真征收一来怕是引起百姓反感二来臣认为江中郡也拿不出多少粮食倒不如缓上一年如何?”
何言开口提到了江中郡的事情。
这征收江中郡粮税的事情是户部比较头疼的事情。
人家江中郡刚刚大旱遭灾虽然被顾锦年稳定下来了但估计没多少粮食可以征收这要是派人过去征收粮食。
那就真的有点不要脸了。
回头激起民怨就麻烦了。
朝廷内部也是这个意思大家都支持户部的想法缓和一年吧。
“不用。”
“正常征收即可。”
可别人不知道江中郡什么情况永盛大帝心里清楚。
按照锦年的意思过几天江中郡的粮税上来只怕要震惊朝野上下。
永盛大帝算过不出意外的话保底五千万石粮食可能会高达八千万石。
他不奢求八千万石。
六千万石就好。
至少可以解决三大灾区粮食问题而且还是完美解决想到这件事情永盛大帝内心还是比较开心的。
总算是解决了一个麻烦。
“陛下。”
“这不太好吧。”
何言听到这话有些绷不住了他本以为永盛大帝会答应却没想到还是直接征收?
这不是把户部架在火上烤吗?
“按朕的旨意去做。”
永盛大帝开口面色平静。
“遵旨。”
何言没说什么了转身就走。
而随着何言离开后。
不多时一道身影快速入内。
将厚厚一份卷宗递来。
是魏闲的身影。
“陛下。”
“已经查明情况东林郡内秦王所做之事的确没错可每一件事情都事出有因并非是秦王主意是有人断章取义陷害秦王。”
魏闲开口将厚厚的卷宗摆在永盛大帝面前。
“御史台吏部礼部刑部还有兵部是如何得知卷宗的?”
听到这个答桉永盛大帝内心长舒了一口气。
同时询问第二件事情。
“根据调查是提供罪证之人亲自送来不过老奴暗中也一一调查这些人并没有撒谎根据大儒问心发现他们也的确没有说谎但大儒回答很有可能是偏差问题。”
“他们知晓的信息不多产生了误会所以才一口咬定秦王之罪。”
后者回答如此说道。
“误会?”
“能利用误会陷害老二这批人还真是厉害啊。”
“若不是朕心存疑惑只怕当真要被蒙混过去。”
永盛大帝喃喃自语。
但过了一会他摇了摇头道。
“不。”
“他猜得到朕会调查到这一步他们的目的不是这个而是要让朕与老二父子隔阂。”
永盛大帝开口一刹那间他想明白了诸多事情。
“陛下。”
“既然已经调查清楚不如还秦王一个清白想来这几日牢狱之苦秦王也冷静下来了这世上哪里有记恨父亲的人啊。”
魏闲开口如此问道。
“不用。”
“朕亲自走一趟吧。”
永盛大帝没有多说。
实际上他的确对秦王有所怀疑可当父亲的怎可能看不起自己的儿子?
打心底永盛大帝是不认为秦王会做出这些事情。
可情势所迫。
再加上他需要这样做所以让秦王吃了这个苦头。
因为他需要借助这次机会将一些人揪出来。
这批人不揪出来对大夏王朝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对顾锦年而言也不是一件好事对谁来说都不会是一件好事。
如今他要去化解这段父子隔阂。
大约两刻钟后。
天牢内。
昏暗无比。
秦王依旧披头散发但他眉宇之间的霸气无法遮掩。
吱嘎。
牢门开启。
永盛大帝穿着黑衣缓缓走进这天牢当中。
他手中拿着一个糕点盒直接便放在秦王面前。
看着自己的父亲出现秦王面色平静眼神依旧是麻木。
永盛大帝没有说话。
而是静静坐着。
过了一刻钟后缓缓将糕点盒打开。
“这是你最喜欢吃的糕点。”
“爹知道有些事情是爹做的不对。”
“但坐在这个位置上考虑的事情会很多。”
永盛大帝澹澹开口。
他知道那天自己的话太过于绝情了字字如刀扎在秦王心上。
可有时候身为帝王也有帝王的无奈。
秦王不语。
依旧沉默无比。
此时永盛大帝的声音继续响起。
“大夏天灾火石坠京。”
“李若渝和陆成言二人持两卷圣人经文。”
“还有一个叫做长云天的人更是拿出半卷天命圣人经文。”
“你说奇怪不奇怪啊。”
“陇西郡出了事他们没来。”
“江中郡出了事他们也没来。”
“这东林郡山火不知道死了多少将士都不要什么天命圣人经文哪怕是一卷圣人经文都可以解决一半的问题。”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出现。”
永盛大帝没有说什么肺腑之言而是与秦王谈论这件事情。
“江南郡捐银十七万两按理说这帮商人应该慌张的很可朕派人去这些商人还在那里拖延。”
“朕有时候就在想啊是朕没有威严了还是说这些商人都一个个见钱眼开连命都不要了?”
“一年前锦年溺水。”
“随后江宁郡洪灾然后便是江陵郡孩童失踪。”
“这回又是天灾。”
“今天又是你一个堂堂王爷被人陷害。”
“你不想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永盛大帝的声音响起。
自我疑惑。
只是秦王目光依旧麻木。
永盛大帝没有停下来。
而是继续开口。
“大夏王朝如今正在走向鼎盛。”
“有顾锦年在稳若金汤。”
“想要阻碍大夏王朝唯有从内部破坏。”
“有人想要入朝为官想要成为第二个李善。”
“手握大权去针对锦年去影响朝廷这个人背后有诸多势力的加持。”
“尤其是朝廷内一定有一个人是他最强的后盾。”
“但整个人不能出面所以他想要让人去举荐举荐之人无非两个一个是太子一个就是你。”
“他来找过你为你拉来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但爹知道你的性格你一定不会同意。”
“尤其是这个人会威胁到锦年。”
“但你的拒绝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他们做好了两手准备其中一手就是诬陷你让你我父子产生隔阂你对朕产生了怨意。”
“他们知道朕会借此机会让你就藩而你心存不服必然不愿就藩故而他们便会出现与你达成协议从而让你成为他们的棋子而他们会扶持你登基。”
永盛大帝说到这里。
很快他将目光看向秦王道。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
“我李宴的儿子就算再如何也绝对不会做出这等下作之事。”
“但爹知道你一定会答应他们因为你想将计就计你会包庇他们一切的罪过只为了深入其中从而发动一场政变让他们全部冒出。”
“这个时候你会告知锦年让锦年做好一切准备将他们全部诛杀。”
“对吗?”
永盛大帝说到这里的时候。
目光直勾勾的看着秦王。
而后者依旧保持沉默。
但他的气息已经有些乱了。
因为自己的父亲猜的很准唯独缺少一个环节。
最后一个环节。
“老二。”
“爹知道你不容易。”
“可手心手背都是肉。”
“自登基之后这无数个日日夜夜爹其实想过很多次易储之事。”
“但错就错在你晚生了几年。”
“这辈子爹亏欠你太多了。”
“下辈子若还是父子爹一定会还给你的。”
永盛大帝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落泪。
这些话都是肺腑之言。
他知道秦王付出了多少当年跟随自己造反的时候实实在在吃了不少苦头。
每一次冲锋陷阵都是自己这个儿子上前的。
为什么?
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想要提高士气就必须要让他上去。
否则将士们岂能服?
可每一次冲锋他都提心吊胆。
生怕听到噩耗。
此时。
秦王眼眶红润他低着头泪珠打湿前发可依旧一语不发。
“老二。”
“锦年为咱们李家做了太多。”
“有些事情也该咱们家出手解决了不可能事事都让锦年来做。”
“等这些事情结束后。”
“爹带你去征战我们父子一同打到匈奴王庭打到瀚海之地。”
永盛大帝说到这里。
不由深吸一口气而后起身离开了。
待永盛大帝离开后。
过了一会。
秦王噙着泪拿起糕点缓缓咬下混着眼泪咀嚼。
并非是永盛大帝的肺腑之言感动了他。
而是自己父亲猜测的一切跟他想的一模一样。
这就意味着。
自己这位父亲是知道自己的也相信自己。
而此时。
户部当中。
朝廷不少官员也聚集此地。
为的自然是江中郡粮食税收之事。
众官员讨论。
一个多时辰后最终讨论的结果就是由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还有户部尚书一同再入宫请求永盛大帝开恩免除江中郡今年税收。
只是结果很显然依旧不改。
这让整个户部彻底沉默了。
最终无奈之下户部派数名官员跟随礼部尚书杨开亲自去一趟江中郡。
让杨开去的原因很简单。
稍稍降低一些影响免得发生什么矛盾。
而如此。
转眼之间。
又是三日时间过去。
秦王已经回府了近期就藩。
但这个近期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反正永盛大帝没有下旨。
而各地的粮食税收也在陆陆续续运来。
与此同时一则好消息也传来。
江南郡的消息。
募捐银两达到五千万两并且江南郡各地商人愿意捐赠粮食农具耕牛以及大量木材帮助三大灾区重建家园。
这件事情是秦王府说出来的只因秦王王妃的远房亲戚就是江南郡富商之一主动号召出了很大力。
没人在乎王妃这名远房亲戚是谁。
对于户部来说。
江南郡募捐的银两和各类物资才是他们真正需求的东西。
缓解了一大口气。
而后。
又过去三日。
平静的大夏京都内在这一刻发生了两件事情。
第一。
顾锦年出关了。
第二。
江中郡完成麦收杨开拿到江中郡今年税收总计。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