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毁灭之城

小说:都市藏真 作者:疯神狂想
    当时的魏惠王之所以第一个选中开、封建都与该地区距黄河、济水不远水道四达不无关系。

    他迁都大梁城不久就组织大批人力在附近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即历史上有名的鸿沟。

    然而也正是由于这条鸿沟导致了大梁城被毁。

    在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两国曾在大梁城下展开过一场激战。

    由于久攻不下秦兵就经黄河引鸿沟水灌大梁水围三个月后繁盛一时的大梁城遂化为一片废墟。

    这也是开、封第一次因水患而遭到的“灭顶之灾”。

    这样的灭顶之灾是真正的灾难一次水患淹没了一座城市而这座城市中东西最多也就会被带出一些金银珠宝至于其他的东西肯定都埋在了废墟当中所以这样被淹没的古城是很有考古价值的。

    不说其他就算只是这么一座战国时期的大梁城价值就不可估量就不要说后期继续重复这一过程的另外几座古城了。

    而这完全是因为周围的河流从鸿沟演变而来的汴河成为后来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开、封发展史上最鼎盛时期的北宋王朝之所以定都于此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一个“河”字即汴河的缘故。

    这时的汴河已成为连接南北交通的一条大通道从而给开、封带来空前的繁荣也带来了灾难但要完全说那几座古城是因为黄河泛滥而毁灭的又不尽然。

    当时有句名言:“黄河泛滥两千载淹没开、封几座城”这说明。古代开封城毁灭了不止是一次所以这是一个地道的毁灭之城一次次的毁灭一次次地重建直到现在这里还是一座繁华的大城市。

    “黄河泛滥两千载。淹没开、封几座城”这是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人们普遍认为因为黄河泛滥才使得这一座座古城被黄河的泥沙无情淹没。

    但在逐步揭开开、封地下“城摞城”现象的过程中现在已经纠正了这一认识。

    北宋以前黄河流经河南北部由天、津附近入海距离开、封数百里。它虽然不断决溢泛滥但对开、封并无直接影响。

    黄河真正开始威胁开、封的安全是在金代黄河向南大改道以后此后的1000多年间黄河决口300多次其中大水进城的就有7次。

    史载1305年黄河决口把开、封城淹没殆尽。

    1642年为退李自成农民军。明军掘黄河堤“城从内皆巨浸。所见者钟鼓两楼、群藩殿脊、相国寺顶、周邸子城而已。”

    高大的开、封城墙几近淤平只露出城垛和女儿墙大水过后37万人仅存2万余人开、封城元气大伤。

    黄河的一次次吞噬加之风、沙、兵火侵扰。作为一代雄城的北宋东京城(故址)逐渐完全被泥沙掩埋从地面上消失了。

    正是黄河的缘故开、封从国都衰落到后来成为省城进而成为一个地区性城市一步步走向衰落。

    然而。也正因为黄河的泥沙“大被”东京城等才得以免遭更多的兵火风沙摧残而较完整地保存给今人一份丰厚文化遗产可以说是真的毁也黄河功也黄河。

    六座开、封城像塔样层层叠压特别是从唐代到现在的2000多年间这座城市的中轴线没有变化这是顽强向上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开、封建城距今已近3000年现在的开、封城垣是清代的开、封府城也是解放前的河、南省城。

    这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也是全国著名的中州古城是我国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城垣建筑。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是黄河冲积扇平原的尖端既然是冲积平原自然是会不断的变化的不管是扩大还是缩小甚至是有了大水冲击之后会直接移位这些都造成了这一地区的巨大变化。

    由于是建立在冲积平原上所以随着黄河的不断冲刷这块冲击平原可都是有所变动的就算这座城市的中轴线始终没有变化但整座城市还是在不断变化就不要说这座城市被一次次淹没之后了。

    淹没之后的重建肯定会让城池有所变化而唯一不变的也只有中轴线所在的中心区域了而这片区域韩孔雀可没想要染指。

    水淹魏大梁城则是开、封城墙定位之始魏惠王六年(前364年)魏国将国都从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安、邑县一带)迁至仪邑(今开、封市城内外西北一带春秋时期称仪邑处在卫国南部边境与启封间以逢泽)改称大梁。

    这是今开、封城创立之始也是开、封城墙定位于此地的开端此后两千多年城址没有大的变动。

    大梁城共12个城门东为夷门(今铁塔附近)西为高门(今西城墙外约五里之地)。

    据高门和夷门间的距离及方向推算大梁城的南城墙大约在今天相国寺前面东西一线北城墙大约在城北四公里之处。

    从以上可以推知大梁城与今天开、封城相比较偏向西北面积稍大。

    虽然明知道是这样但苦于大梁城距地表很深而开、封地下水位又很高给考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古代大梁城大部分城池还是没有勘测出来使魏大梁城成为千古谜团。

    这样的情况自然是给韩孔雀带来了机会而这样的机会还不止这么一处。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经鸿沟引黄河水灌淹大梁历时三月有余大梁城坏魏王假降。

    这是开、封第一次毁灭性水灾。

    历经两千多年魏大梁城现被深埋于地下10余米。

    秦在大梁设置浚、仪县直到南北朝时期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设立梁州浚仪首次成为州治。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年)占梁州改成汴州。

    据估计此时汴州已有城池应紧靠汴河北岸规模不太大比汴州城略小而到了唐代唐汴州城才是明清城墙的基础。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李勉对汴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筑”这次重筑又被称为筑“罗城”主要是将汴州城的南壁往南扩充把汴河围入城内。

    扩建后城周长20里155步城门7座。

    贞元十四年(798年)董晋接任宣武军节度使后为防止盗贼沿汴河两岸出入城墙又增设了两座水门并让其幕僚韩愈著《汴州东西水门记》一文专述其事。

    此东西水门即成为北宋东京内城东西墙上的汴河南岸角子门、汴河北岸角子门的前身。

    重筑的汴州城就成了明清城墙的渊源奠定了今日城墙的基础。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取代唐朝即后梁定都汴州称东都。

    后唐时期李存勖迁都洛阳降开封府为宣武军驻地仍称汴州。

    936年契丹灭后唐立石敬瑭为晋帝都汴号东京。

    后汉、后周、北宋先后都汴沿用东京称号;到金才改称南、京。

    而到了北宋此时的东京城才是开、封城墙最辉煌的时代。

    北宋东京城是在后周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周太祖下诏:“开、封府修补京师罗城率畿内丁夫五万五千版筑旬日而罢。”

    这仅是对原墙的修补并未扩展。

    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年(955年)登上里城朱雀门命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跑马圈城尽马之力马跑了24公里又355米。

    周世宗以马跑的范围定为外墙的范围令人运来汜水的虎牢土筑成坚固的外城这为北宋外城墙的辉煌打下了基础。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开始扩建宫城四角建有角楼高楼十尺城墙均系夯土版筑而成。

    开宝元年(968年)赵匡胤下令重修京城将全城建成皇城、内城和外城三重城墙城墙固若金汤。

    那时的皇城位于北宋东京城中央略偏西北处即今潘杨湖一带所以到了这个时候虽然经过历代皇帝扩张城池但还是有一部分没有被现代大都市覆盖。

    到了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将皇城改为砖砌是北宋三道城墙中唯一的砖墙。

    皇城东西跨度1570米左右南北跨度约900米周长近5000米与《宣和遗事》所载的“九里十三步”(待考)大致吻合。

    皇城内还有宫城宫城呈一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的长方形其东西墙各长约690米南北墙各长约570米四墙全长2520米左右与《宋史地理志》等书记载的宋宫城“周回五里”相吻合。

    而今日城墙的规模则起始于金的南、京城金末为抵挡强大的蒙军“宣宗以京城阔远难守召高琪筑里城公私力尽乃得成。”(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版权所有 https://www.yanqing12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