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炼

小说:将军好凶猛 作者:更俗
    包括信阳在内三百里桐柏山目前算得安全、且可挖掘的耕地资源可能都不到一百万亩其中坡地、梯田还要占到一大半。

    这点耕地资源即便全部用来种植粮食可能还不及江南富庶一县。

    更何况人除了要吃饭糊口还要穿衣遮体保暖这点耕地资源还需要腾出大量的田地用来种植桑麻木棉。

    徐怀在楚山极力压制大姓宗族及中小地主居中盘剥确保自耕农、佃户手里能保留更多的粮食以及用于纺纱织衣的桑麻也确保足够的田赋、口税能征收上来但这点耕地资源想要解决目前楚山直属二十万军民的吃饭与穿衣问题都是相当勉强的。

    然而想要维持一支有战斗力、成规模的兵马要保证州县及乡司对地方有足够掌控力的治理仅解决吃饭与穿衣是远远不够的。

    铸制兵甲战械、修造城池营垒、疏浚河道、开辟道路、屯垦新地维持那么大规模的战马牧养以及总计逾两万的军卒、事吏的薪俸钱饷发放哪一项不是天大的口子需要无数钱粮去填?

    徐怀以往数战皆得大捷看缴获的战利品看似极为可观但已经消耗一空往后倘若仅仅依靠襄阳每月额外输入四万余贯钱粮是无法弥补缺口的。

    目前楚山所能增补的大宗收入一是包括金砂沟在内的砂金开采每月净得约计钱粮一万余贯但在找到新的砂金矿场或其他金矿之前这一部分的收入很难有大幅增涨。

    楚山还有一宗直接能支用的收入就是桐柏山匪乱之后唐徐两家所经营的桐油籽、茶药、矾石、碱石、骡马等物产贩售都转由铸锋堂接手。

    桐柏山茶药历来都是往外输出的大宗物产。

    而除开木作所需外江淮以及广南等地造船业近百年蓬勃发展对作为填漏剂原料之一的桐油需求量极大。

    桐柏山目前能拿得出手的大宗物产桐油籽的产出已经超过茶药。

    不过铸锋堂在接手唐徐两家的货栈、商队之后从桐柏山收购大宗物产贩运出山规模还扩大许多但商队、铺院、货栈的维持成本也高每月净入也仅勉强能与金矿收入持平。

    而汴梁失陷之后不计其数的难民南涌淮南、南阳之间的商旅也不会再往来于桐柏山之间以往每年少说得有四五万贯的过税收入短时间内不可能指望恢复。

    楚山还有一项大宗收入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在桐柏山匪乱剿灭之后在唐天德的协助下铸锋堂接手唐氏十八里坞铁矿场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兵甲军械铸造。

    因桐柏山匪乱搅动极大之后赤扈人又两次南侵京西南路、荆湖北路不仅仅监司大规模征募兵马州县乃至村寨都加强厢军乡兵的征募、操练。

    这使得桐柏山周边的州县对兵甲军械的需求激增。

    而偏偏这些地方以往的兵甲军械铸造能力极弱。

    铸锋堂抓住这个机会短短两年内不仅十八里坞铁场一再扩大规模负责铸制兵甲军械的匠工也扩大到一千余人向荆湖、襄阳两地贩售数以万计的刀矛盾甲。

    也亏得有这一部分收入铸锋堂才有余力铸制自身发展所需的兵甲与连战大捷所缴获的兵甲军械一起将目前楚山行营所辖的天雄军及厢军一万五千兵卒都武装起来。

    要不然的话天雄军一万正卒、州兵马都监司所辖的五千厢军配备数以万计的兵甲军械绝对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天文数字。

    目前左右骁胜军、左右宣武军以及荆湖北路所辖的宣威军是扩编到九万人但兵甲军械还是严重的不足。

    襄阳、南阳等地还要组建更大规模的地方兵马对兵甲军械的需求只会更大不会更小。

    短时间内铸锋堂所铸制的兵甲战械不愁卖每月能为楚山赚得两万余贯的净入。

    不过景王南下襄阳之后元帅府除了在襄阳组织扩大兵甲军械铸制外还下令荆湖、江淮、川峡等路监司同时都扩大兵甲军械的铸造以供应兵马的扩编。

    江淮荆湖等地大量的私家匠坊看到有利可图也正纷纷铸制兵甲器械以供有司。

    景王不管多信任徐怀都不可能让楚山垄断大越兵甲军械的生产、供给;周鹤、高纯年等人打破脑袋都会阻力。

    更何况江淮、荆湖、川峡等地的冶铁技术近百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官府一直以来也都鼓励私人开办铁场采矿炼铁。

    大越官营铁场相比较前朝规模没有多少扩大但私人采矿炼铁发展极速。

    大越私人铁场以十分为率官府征收其二为税。

    以天宣元年诸监场所征收的铁税统计江淮荆湖川峡等地的年炼铁规模至少不低于三千万斤。

    楚山铸锋堂目前的年炼铁规模仅二十万斤而已。

    桐柏山铁矿资源充裕、木炭资源也充裕但最大的限度就是运输。

    以往唐氏所经营的十八里铁场所生产的铁器以及生熟铁料主要供应山里;经陆路运输出去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竞争力了。

    铸锋堂的兵甲军械贩售还想继续扩大包括铁器在内还想从中弥补一部分度支上的缺额唯一的办法就是铸制的兵甲军械以及民用铁器足够质优价廉。

    为提高楚山炼铁的效率、降低成本庄守信、徐武良等人也想过很多办法但中原炼铁已经有一两千年的历史了基础工艺短时间内想要有大的改良谈何容易?

    庄守信、徐武良等人都主张缩减刀矛箭簇盾牌等简单兵械的生产满足自身所需即可重点放到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大的铠甲铸制上。

    徐怀却没有同意。

    史轸也认为相比较农耕生产大规模的煤铁开采及冶炼才有可能为桐柏山容纳大量的青壮劳动力——而青壮劳动力才是楚山未来得以持续发生的真正潜力。

    大量流民南涌楚山目前只能尽一切可能往荆湖、南阳等地疏散不是徐怀不想将他们留下来实在是桐柏山相对安全区域能承载的人口太有限了。

    专攻造甲获利或许颇丰但造甲除了需要熟练匠工不说所容纳的匠工人数也极为有限一两千人就顶天了。

    倘若楚山的炼铁业能发展起来容纳一两万青壮年也非难事加上附随的家属楚山直接辖管的人口就能出多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来。

    而大规模炼铁通过铁料、铁器交易粮食进山同样能增强山里粮食储备的弹性;运输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增强。

    炼铁一业发展起来所能附带的好处不是简单用钱粮能衡算的。

    史轸主张就算薄利也要不断扩大山里的铁料冶炼规模以此不断吸纳流民中的青壮劳力。

    当然了说到炼铁的基础工艺木炭是不可或缺之物。

    楚山也曾想过用生煤取代木炭但生煤所炼之铁除松脆易折外更为主要的是生煤置入炉底点燃后极易松散彻底烧尽后更是一堆松散的灰渣与铁水混于一起。

    不是不能用生煤取代木炭但在找到更优良的生煤之前即便用来生产普通的农具性价也大大不如木炭。

    “采桐柏石炭以木炭之法熟炼之用以冶铁以观其效!”借着与赵翼吹牛打屁的空当徐怀便手书一封秘信着史珀安排人手立即携信驰归楚山交到史轸手中。

    徐怀对此也满怀期待他心里清楚生煤熟炼之法倘若管用对冶铁变革将会产生多大的促进。

    桐柏山木材资料虽然富足但木材分散于险峻山间砍伐后就地建窖炼制木炭再运往铁场极耗人力。

    这些都是成本。

    倘若桐柏山的冶铁业想要真正发展成为楚山财力的支撑吸纳大量的青壮劳力规模还需要扩大十倍、数十倍这时候还纯粹依赖于木炭也会很快将桐柏山的木材资源消耗一尽。

    相比较之下桐柏山目前所发现、开采的几座石炭矿洞储量却是极大关键可以集中开采、熟炼从而大幅降低冶炼的成本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版权所有 https://www.yanqing12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