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百七十五章 大燕重臣会议

    燕京王宫明德殿内。

    一群紫袍大员安静地走入。

    正常的朝会是在宣政殿开启三日一朝历史上有的皇帝会间日朝会勤奋的每日一朝最夸张的一日两朝。

    李彦认为那样频繁的朝会完全没有必要哪怕在政权初期事务繁多依旧定的是三日一朝会。

    而没有朝会的日子有时会将重臣召集在明德殿内开个小会其他时间任由中书省和都督府自行运转。

    此时就是重臣会议。

    中书省右相蔡京、左丞朱武、右丞吴用都督府左都督卢俊义、右都督花荣、同知都督时迁吏部尚书高求、户部尚书柴进、兵部尚书丁润、礼部尚书李格非、工部尚书凌振以及暂代公孙昭的刑部侍郎裴宣共十二人。

    他们手中拿着奏章来到殿内站定。

    一群内侍在蓝从熙的带领下来到众臣面前将奏章收上去。

    无论是因为简王和衣带诏的关系还是如今在宫内的身份众臣对于这位太监都是挺客气的连曾经诛阉党的高求都微笑道:“劳烦蓝都知了!”

    蓝从熙满脸堆笑姿态很低:“不敢当不敢当诸位可别折煞老奴……”

    李彦禁绝那种眼见新朝将至将儿子阉割了当内侍将女儿千方百计地往宫里送的行径严惩了几十起后暂时止住风气。

    如今的王宫内宦官和宫婢的数目很少大部分都是留守在汴京的王宫开封府投降后一并带入燕云。

    李彦称王住进王宫后这些下人安定下来而蓝从熙作为保护简王的功臣也顺理成章地在宫内任职这位大太监的能力很强宫内打理得井井有条再加上谦虚谨慎引得内外称赞。

    至于对简王的安排要等到称帝时期才与其他功臣的爵位一起封赏。

    言归正传众臣的奏章收好由内侍摆放到御桉上蓝从熙再将之分门别类一切安排妥当了再转入殿后通报。

    不多时李彦走了进来惯例第一句话:“赐座!”

    “谢殿下!”

    内侍们将十二个圆形杌子搬上群臣齐齐谢恩看到李彦坐在了御桉后面才坐了下去。

    与总教头时期相比这位燕王殿下越来越有威严如卢俊义、花荣等人已经不再称呼兄长却又没有觉得彼此间一下子变得生分疏远反倒有种顺理成章的感觉此时坐好等待这位阅览。

    群臣们知道这位在太学时就展现出过目不忘的本事更是博闻强识看起奏章来飞快并且完全不是一目十行而是将内容了然于心。

    而李彦也对奏章有所要求。

    曾经向太后就告戒过赵佶文臣有时候会使坏将奏章写得文字艰深典故重重晦涩难懂为的就是让君王看得头晕脑胀不自觉地将权力交托下去不止是宋朝每朝都有类似的事情。

    但奏章过于繁琐不行太过简略也绝对不行因为那往往是结论缺少必要的前因后果数据支撑细节详略。

    如果只看结论那要奏章做什么呢各部门办事便是……

    所以奏章其实是极为考验官员水平的如今燕国初建的政府班子就展现出了参差。

    位于第一梯队的无疑是中书省的三位。

    蔡京自不必说本就辗转各部对于政务极为老道作为目前唯一的宰相六部的情况总能被他以最精要的文字概括出来如果赶时间甚至只看他的奏章都能对于目前的局势有所明了。

    而朱武和吴用起初也有心这么做但很快发现自己在这方面远不及蔡京的水平就开始扬长避短具体到专项的重大事务中。

    所以单单阅览这三位的奏章既能看到朝廷的大局又能看到关键事务的具体处理方针最是舒服中书省之位他们是完全合格的。

    第二梯队的则是李格非、卢俊义、花荣、时迁、柴进、凌振、裴宣。

    在各自专业的领域里做得都合格奏章上言之有物也能让李彦迅速了解情况。

    第三梯队则是丁润和高求。

    丁润的问题是他可以做兵部的事但是朴实无华的文化素养使得他不会写奏章以前皇城司根本不会考虑向皇帝递奏章顶不死入宫面圣问几句话开封府判官时也不需要写有权知开封府的顶头上司在呢……

    关键是鲁达和杨志作为丁润的副手也不会写偏偏这三个大老爷们脾气都挺倔觉得让其他吏员帮着写很丢脸就硬憋虽然没到三天憋出六个字的地步但奏章的质量可想而知。

    对此李彦表示书院的进修还是任重而道远。

    高求的基础则是所有人里面最差的。

    幸运的是他从辞官后的学习内容已经不是书画金石、诗词歌赋、相扑蹴鞠而是转向真正的文治提升处理公务的水平为此连蹴鞠都丢下了唯独这点有些可惜~

    不幸的是吏部尚书的工作确实很难。

    所以每本奏章都能看出这位的进步但横向比较在重臣里面又是毫无疑问地排在末尾。

    令李彦欣然的是高求拿出了当时讨赵佶欢心的劲头如今埋头扑在了提升自己的过程中。

    如果完全不是那块料还不思进取的君王硬要升为高官要么是揠苗助长要么就是祸害朝纲。

    武则天和武氏子弟就是最佳的例子武承嗣、武三思那样的蠢材也能成为宰相……

    李彦自然不会犯那样的错误给予高求的是施展抱负的机会。

    曾经靠蹴鞠上位的幸臣能硬抗十二块金牌成为光复燕云的大功臣那为什么这位大功臣又不能提升自我成为胜任职权的吏部尚书呢?

    当然李彦愿意等高求的水平慢慢追上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在政权初期但凡重大的决策都是由他亲自作主。

    此时以【量子阅读】看完奏章后李彦抬起头来:“各州县学子的名单既已报上接下来的省试安排也要有所调整不可再按照传统为之。”

    蔡京道:“请殿下放心此番解试和省试间隔仅有两个月各路驿站方面确保通畅学子们齐聚燕京后住宿方面早早安排太医院那边也调配了几位医师过去做到有备无患。”

    李格非道:“学子们都拥护殿下的决定只盼着早早开考一展所学。”

    李彦颔首:“虽然此次科举的都是北方人但考虑到路程两个月时间还是显得仓促了以后还会调整而但凡这类改变都要尽量考虑到天下人的适应不可一意孤行。”

    对于这位权力越大却依旧能约束己身的殿下众臣是真心敬服的:“殿下圣明!”

    但李彦真正的目的在场众臣都没看透。

    今次科举依旧是三场地方上州县的解试、燕京中书省的省试和最后面圣的殿试只是在时间上面做出调整解试和省试仅仅间隔两月。

    以前的科举长达大半年主要是解试和省试间隔就半年为了各地学子的身体着想给予他们习惯京城环境的时间不至于因为水土不服生病导致发挥失常。

    再看看后世明清对于赶考读书人的待遇宋朝当真是极为用心。

    可太过用心显然不行。

    宋朝过于抬高士大夫的地位使得这个阶层所享受的待遇远远超出他们所能创造出的社会价值新朝不会矫枉过正变得重武轻文再回五代治理国家总要大量的文人但肯定要着手压制士大夫的地位。

    不过人上去了就很难下来由奢入俭不光是难而是太难了所以李彦不会贸然将士大夫拉下来使得社会动荡而是先从方方面面的细节做起。

    此次科举就是一个切入点因为许久没有举办士子们都盼着呢别说间隔两个月只要能足够赶来燕京再折腾我们都行。

    这样你情我愿的改变就很好只要开了这个口子对于科举的改革还在后面好多套组合拳等着……

    文教先告一段落李彦转向都督府:“河东高托山已经伏诛现在祸乱地方的是一群害怕被公审的恶霸依诸位之见多久才能平乱?”

    平乱之言已然是以正统自居众臣也觉得理所当然卢俊义目光微动立刻道:“臣举荐呼延指挥这位出马一月之内当能尽收河东!”

    花荣道:“臣附议!”

    李彦笑笑:“好那就命呼延灼领永宁军入河东平叛。”

    呼延灼的祖辈呼延赞就是河东名将由他带兵收复河东再合适不过但此番由卢俊义和花荣提出还涉及到军内的一些明争暗斗。

    相比起杨志早早投效又亲入汴梁说服西军投降关胜和呼延灼属于降将能成为陆军十大指挥使之二是很有些异议的不少人背后议论他们全靠家世才能延续高位。

    卢俊义和花荣作为左右都督掌管都督府四部和十三位指挥使需要以三军统帅的风范合理调节军中各方关系而不是以前光顾着打胜仗。

    此番举荐呼延灼正是恰到好处。

    不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则需要为战争做好方方面面的服务所以既然决定出军李彦又取出户部的奏章:“河东的情况探明清楚这项工作做得不错!”

    河东路(306万人口):治所太原府下辖绛、泽、代、猩、汾、辽、宪、岚、石、慈、麟、丰等州该道占地196600800亩户数613532户每户平均占320亩人口密度为稀少……

    不仅是这些总纲连具体州县的赋税都有李彦颔首:“永宁军还没有进入河东已经比河东人自己都了解情况柴尚书与户部值得赞许。”

    柴进露出喜色赶忙起身:“臣等全赖殿下教导!”

    “这是你自身努力倒也证明了我眼光不错没有所托非人……”

    李彦笑着按了按手又从奏章内陆续挑出了三份:“这是刑部对于地方恶霸的后续治理、吏部对于各州县官员审查和兵部汇总的武馆预备役兵员情况。”

    裴宣、高求和丁润起身就听这位燕王殿下道:“如今河东作乱的地方恶霸大多是见识到燕境内贼人的下场未免步其后尘主动跳出但也有部分是被这群做贼心虚之辈挑唆加以作乱……”

    “恶霸之流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决不轻饶。”

    “受挑唆之辈若是及时悔过可以稍轻刑法若是执迷不悟一并处决除恶务尽!”

    裴宣知道难点在于轻重程度他虽然铁面无私但在这方面的判断上并无多少信心十分希望那位公孙判官回归现在只能硬顶上:“遵王命!”

    李彦接着道:“不仅是恶霸地方上的贪官污吏也要彻查这些人往往更为地方百姓所痛恨梁山昔日私刑是特殊时期不便宣扬现在则可以由吏部和刑部公开彻查一旦证据确凿当即行刑以安河东当地民心!”

    梁山当时在山东做的那一套其实就验证可行性事实证明效果不错所以新朝拿来官方执行。

    高求闻言精神一振他如今在安定民心上面已经越来越熟练反倒更希望做这件事:“遵王命!”

    李彦道:“平叛之后由兵部组建当地青壮充入兵源但记住如今的招兵条件依旧不变我燕军只要精兵强军地方上的稳定也绝不可依靠将乱民编入军中为之!”

    丁润认真聆听明确关键:“遵王命!”

    将战前、战中、战后的工作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明明白白正是燕军能够横行天下的底气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燕军能够办到。

    而李彦对此也是相当期待的:“永宁军尽收河东各部稳定州县这是乡军转为燕军后由都督府、中书省与六部实施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成效如何我当拭目以待。”

    众臣齐齐起身精神抖擞:“臣等定不负殿下期许!”

    李彦笑道:“好!蓝都知将地图推上来这可是工部的杰作诸位与我一同欣赏!”

    蓝从熙带着几个内侍将一个屏风状的高大器具缓缓推了过来掀开布帘。

    群臣发出一声惊叹尤其是武将出身的众人更是看得双目熠熠生辉。

    因为此物确实十分震撼正是凌振召集工部匠人所画的天下地图不仅囊括了原来的大宋、辽国、西夏、高丽、大理乃至交趾上面还有山川地形的起伏江河水脉的分布。

    虽然不可能有后世那种勘测技术与现实无限接近但这副地图上所展现出来的军事价值已经足以让任何将领沉迷于其中。

    而上面正标注着燕军各指挥使目前的动向。

    如张横的临江军、阮小二的涟水军、李俊的通远军已经出了渤海往朝鲜半岛而去。

    如索超的北平军、关胜的德顺军驻扎在燕云北与辽国的边界之前。

    如徐宁的广信军、张清的镇戎军则来到了京西北路再往下就是荆州。

    而李彦此时在地图旁边取出一只木质的马儿上面刻着永宁军的字样往河东轻轻一插。

    这就代表着接下来的行军动向。

    做完这一步后他的目光往南落去。

    众臣的神情顿时变得不同了。

    相比起根本逃不出大燕手掌心的北方真正的重头戏来了。

    南方战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版权所有 https://www.yanqing12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