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事后统计,9月19号这天,景安市共有八对结婚的。 可最最耀眼的,毫无疑问是一支由22辆奔驰S600组成的迎亲车队,这也就罢了,最让人气愤的是迎亲车队碾压也就罢了,连摄像车用的都是劳斯莱斯敞篷车。 这泥玛怎能不让人气愤。 要知道其他的迎亲车队,头车最好的也就奔驰宝马霸道这些,剩下的就没法看了,什么牌子都有,现代起亚丰田本田样样开花,最多颜色统一。 拿劳斯莱斯敞篷车当摄像车,这特么也太欺负人了。 好好的结个婚,肯定都是拼尽全力,迎亲车队也是花了不少成本的。 结果还被按在地上摩擦,怎么能不气人。 车队所经之处,路人纷纷侧目,拿出手机咔咔咔一顿拍,然后随手发个朋友圈或者发到群里,瞬间引来了各种围观,纷纷直呼牛B,还有人表示之前在群里见到过那台超级拉风的劳斯莱斯敞篷,并猜测多半是哪位土豪给二奶买的座驾。 男人买车大概率不会买红色的,明显是给女人买的。 摄像的劳斯莱斯打头,带着车队在市区转了一圈后,去了水上人家。 车队到了大门口就停下了,一支穿着大红色古装喜服的支队等在大门口,旁边还放着一顶大红色轿子,车队刚一停下,大门口瞬间就锣鼓喧天,仿佛回到了古代。 大门口围了数百人,吃瓜看戏稀罕的不行。 姜家送亲的亲戚同样觉的稀罕,这可是传说中才有的东西。 以前也就在电视上看到过。 现实中没见过。 没想到今天看到了。 花轿迎亲不是不行,但这玩意太麻烦,也太费成本。 不是太讲究的,谁也不会费劲巴拉的去搞这个。 头车车门打开。 陈耀东下了车,将没穿鞋子,盖着红头盖的姜苗苗抱下车,上了花轿,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锣鼓喧天声中,八名轿夫一吆喝,扛起大红花轿进了大门,往别墅院子去了。 围观人群跟在后面,议论个不停。 八抬大轿在古代的婚礼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现在人们虽然没那么讲究了,但毫无疑问这个安排充分体现了对婚礼的重视程度,不重视的话也不会费劲巴啦的整这一套了。 八抬大轿抬进门算得上最高规格的礼仪了。 婚礼越是特殊,就越是具有纪念意义。 这对婚后的生活是有好的作用的。 当然,这个特殊指的是那些老祖宗代代相传下来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习俗礼法,而不是新人在婚礼上蹦迪甚至父母岳父岳母一块蹦,那不叫特殊,那是作死。 刘燕戳陈纪东:“看看人家耀东这婚结的,我都想再结一次了。” 陈纪东牙疼了:“你们女人就是矫情。” 刘燕不满地道:“什么叫作我们女人矫情,我这些年给你做牛做马,你不但不珍惜反而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就因为我不是你用八抬大轿抬进门的,你才不知道珍惜。” 陈纪东差点吐老血,死不承认:“扯蛋,我对你还不好吗?怎么不珍惜你了?” 刘燕没好气道:“那你说说你进过厨房没?” 陈纪东无语了,跟女人就没道理可讲。 从水上人家大门口到陈耀东的别墅距离不算远,但也不近。 五六百米,开车很快,步行的话得十分钟。 抬着桥子更慢,得十五分钟。 轿子里面。 姜苗苗偷偷掀开红头盖,好奇问:“老公,是谁出的这个主意?” 陈耀东得意道:“我的主意,怎么样?” 姜苗苗搂着脖子亲了他一口,一脸小幸福:“爱死你啦!” 陈耀东连忙擦了擦:“别留下印子。” 姜苗苗道:“没有啦!” 陈耀东这才松口气,也有点好奇:“不是说女人出嫁都会哭吗,你怎么没哭?” 姜苗苗白了他一眼:“大喜的日子我哭什么?” 陈耀东道:“出门的时候我看爸妈好像要哭,你不难受吗?” 姜苗苗紧了紧脖子,道:“女大当嫁,总有一天要嫁人的,就算舍不得,也不能哭哭啼啼的,不然让你家的亲戚看了咋想,以后孝顺点就行了。” 陈耀东紧了紧手臂,心里无限满足。 得妻如此。 夫复何求。 轿子终于停下,停在了楼门口。 陈耀东抱着姜苗苗下来,顶头喷来的飘带,飞一样的往上冲。 迎亲团和送亲团则从车里往外拿东西,全是陪嫁的,箱子包裹一老堆。 院子里到处都是人,该来的基本上都来了。 五六百人把里里外外挤的满满当当的。 大姑父进门就找到陈爸:“你赶紧过去接你亲家去,这里别管了。” 陈爸连忙点头:“我这就去。” 说罢将一堆红包塞给大姑父,出门叫了辆车直奔景秀御园。 闺女出嫁父母不能送亲,好多地方都是这种习俗,如果都是景安本地的人,结婚当天男方家要摆酒席宴客,女方家同样也要摆酒席宴客,来不来都无所谓。 可姜苗苗嫁到景安,姜爸姜妈不可能在景安宴客。 不能这边宾客如云,那边却冷清凄凉。 所以两家沟通的一商量,选了个折中的办法。 等新娘子进门,陈爸亲自去把姜爸姜妈给接过来。 规矩有时候是死的,但人是活的。 不能寒了亲家的心,更不能媳妇娶进门,亲家扔出门。 习俗只是观念上的差异,真正想开了其实没啥大不了,最终的目的还是小两口把日子过好过安稳,只要牢牢抓住这个中心思想,其他的都是旁枝末节。 楼上。 陈耀东和姜苗苗在长辈的主持下正在举行一些很有纪念意义的礼仪。 比如吃五味饺子,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比如要相互包容,愿意吃对方剩饭,不能嫌弃。 一堆讲究。 陈耀东都没有听过,感觉挺有意思。 姜苗苗也觉的很有意见,很有纪念意义。 楼下。 大伯二伯在招呼人,请宾客们上车前往景安宾馆,准备开席。 有车的就自己开车,没车的在门口上车,十辆豪华大巴待命。 走了大半,最后就剩下了两边的亲戚七八十号人。 陈家这边,加上陈妈娘家的,老中少幼四代全部来了,加起来四五十口。 楼上走完流程,已经过了十点半,姜爸姜妈也过来了。 大姑父招呼了几下,大家纷纷出门上车,又赶往宾馆。 到了宾馆,宾客基本到齐了。 过了十一点半,领导也来了几位,安排在一个比较私密的包厢就坐。 准备就绪,典礼正式开始。 中西式结合的典礼,没啥好讲的,哪都一个样。 比较惹人非议的是,穿了高跟鞋的姜苗苗比陈耀东还高了半个头顶,姜苗苗本来身高就不低,脱了鞋168,穿个5公分的高跟鞋就快赶上175的陈耀东了。 再加上盘了头,直接就高出了陈耀东半个头顶。 所以姜苗苗平时很少穿增高的鞋,但今天不穿不行。 到了拜高堂时,一看上面摆了四把椅子,下面就有人议论了。 这两年各种怪象屡见不显,传统的拜高堂一般指父母,这些年好多习俗在变,一些婚俗被改的乱七八糟的,单亲家庭,甚至干脆没爹没妈的高堂没法拜,就把最近的长辈请去让拜高堂,有的是叔伯,有的是外公外婆或舅舅,甚至还有拜哥嫂的。 拜岳父岳父的自然也有的。 虽然习以为常,但还是会忍不住议论上几句。 本来农村近些年流行起来了不少新花样,比如结婚时要折腾公婆,高立明结婚他爹他妈就被打扮的不男不女奇形怪状,大家也图个乐子,觉得挺喜庆的。 毕竟平时生活太苦,儿子成家算是人生头等大事,闹就闹了。 但今天可就规规矩矩的,谁也不敢瞎闹。 不能让冀北来的亲戚看了笑话。 拜高堂时,陈爸陈妈给的红包。 姜爸出人意料,给了张银行卡。 看热闹的都很惊讶,司仪半开玩笑地问是不是把养老本都给女婿了。 姜爸笑呵呵地,随口应付过去。 下面坐着的宾客听到了,一个个羡慕的不行。 多是家里有儿子的。 对于不差钱的陈耀东来说,或许岳父给个几万甚至几十万块钱可有可无,但对于绝大多数给儿子娶媳妇要举债的家庭来说,姜爸姜妈这样的岳父岳母就是稀缺资源。 还有人挺不忿,什么好事都被陈耀东这个狗日的占光了。 拜过高堂,姜苗苗也改了称呼。 意味着从今天开始,各自又多了一对父母。 典礼结束,正式开始。 姜苗苗换好衣服后,两人就开始轮桌敬酒。 来的人太多了,足足摆了六十桌席,全部都要敬,时间显然不够。 只能先挑重要的敬,先敬几桌领导,然后娘家客,然后陈家亲戚,再然后是陈耀东和姜苗苗的同学同学朋友等,这些还没敬完,已经有人开始撤了。 陈家人同样在敬酒,中青二代分成几拨分头敬酒。 等敬到开阳三队的街坊时,人都走了小半。 最后是兴邦农业公司员工,一共二十几桌。 魔都的员工也来了,和兴邦农业的员工坐在一起,单独坐了一桌。 一个没走,都在等着呢。 大伙比较自觉,陈老板和老板娘都还饿着肚子呢,这一圈下来又得近一个小时,实在太浪费时间,裴老头在陪领导,王平安招呼大家倒上酒,一起干了一个。 就当喝了喜酒。 陈耀东挺抱歉:“今天人太多,招待不周的地方大家多包含,回头抽时间咱们搞个公司聚会,我再给大家敬上几杯,今天别忙工作了,这里也不用你们帮忙,老王你带大家去仁固转转,现在出发来的及,好好玩上一下午,王欣你们也去,在景安好好玩几天再回。” 王欣笑眯眯的说好。 陈耀东回头又招呼同学,景安的同学就罢了,吃完都走了,但外地来的同学和姜苗苗的同学同事得招呼好,人家千里迢迢能来就是情份,招待不周冷人心。 真是忙的分身乏术。 一直忙到下午三点,才和姜苗苗匆匆吃了几口饭,又带着没走的同学同事去别墅,陈卫东别的事不干,就负责招呼这些人,温玉婷跟着跑腿。 晚上闹洞房。 陈耀东的同学,姜苗苗的同学同事。 高立明想报仇,周志虎也想搞点事,还有队里的一帮人,奈何还有不少外地来的,陈国东和陈纪东也早交待了,这帮人就不敢造次,斯斯文文的玩了会游戏,十一点就散了。 等人走光,陈耀东才躺在床上,累的不想动弹了。 没结过婚真不知道,太特么的累了。 真不想再结第二次。 可仔细想,过程虽然复杂,但若干年后想起来真的挺有纪念意义。 或许这就是一些传统婚俗的意义之所在。 可惜有些东西正在被时代抛弃,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越来越少了。 或许再过些年,这些传统会被人们丢的一干二净,只剩下西方那一套了。 姜苗苗也很累,不过笑容是开心的,按着陈老板肚皮问:“老公,该睡觉了吧?” 陈耀东道:“等等,还要扫床?” 姜苗苗纳闷道:“扫床干什么?” 陈耀东道:“不太清楚,说是闹完洞房长辈要来给扫床,扫完床才能睡。” 姜苗苗一头懵,搞不明白这个又是什么意思。 陈耀东也不懂,不清楚其中的含义。 过了一会,他二姨进来,让两人下床把被子抱开,把床扫了一遍,让两人睡觉。 终于光明正大并且合法的睡一起了。 再也不用遮遮掩掩。 卧室很大,这是二楼的主卧,四十多平的超大主卧显的有点空旷,从阳台的落地门还能看到外面的露台和夜色星空,借着明亮的月光还能看到头顶的大幅婚纱巨照。 两人累的不轻,都没滚床单的心思。 姜苗苗侧躺在床上,背靠在陈耀东的怀里,头枕着陈耀左臂,又将陈老板右臂从腋下拉过来,两只手按在胸前,于无声中感受那份宁静和温馨。 两人都没说话,各自体会着对婚姻的体悟。 过了一会,姜苗苗翻了个身,变成面对面,问:“你想啥呢?” 陈耀东道:“在想那个《老公岗位制度规范试行条例》是谁写的。” 姜苗苗眉眼弯弯道:“那你可背熟了,哪天我要抽查的!” 陈耀东苦着脸:“那我每天睡觉前背上一遍。” 姜苗苗pia的亲了一口,满满的幸福。 陈耀东心里吐个槽,也不知道谁搞出来的那玩意儿,真是有病。 虽然纯属玩笑性质,上面的十个条例一条都用不到他身上,姜苗苗也不会真拿那个玩意儿当回事,但从这上面却充分透露出来一种倾向,女权主义要翻天。 这个东西没法探讨。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陈耀东也不会和姜苗苗探讨这个,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操不了其他人的心。 次日,继续宴请。 今天要请老丈人和丈母娘吃独桌,当然不可能就请姜爸和姜妈,姜家的亲戚和陈家的亲戚都来了,20人的大桌子又摆了三桌,从中午开席一直吃到了下午四点多。 陈耀东和姜苗苗忙里偷闲出去了一趟,送了一下同学同事。 四个伴郎四个伴娘一人包了一个红包。 第三天,又送姜爸姜妈和姜家的亲戚。 从景安飞京城,再从京城回保府。 陈卫东和温玉婷也要回盐城,陈耀东让老杜直接送去省城机场。 从省城飞金陵,再从金陵回盐城。 得亏温玉婷的面子,不然要是就老二一个人的话,陈耀东大概率会让他自己坐火车。 第四天把魔都的店员送走,总算告一段落。 这个婚结的陈耀东真是一言难尽,就没这么累心过。 但还得高高兴兴的,可不能表现出来。 二十三号,陈耀东去了一趟公司,和王平安讨论了一下外出考察的事。 王平安马上要带队出国,去美国和欧洲几个国家考察养殖行业。 陈耀东交待了一阵,又叫来曹兴平交待一件事:“你下周去一趟保府,到那边看看有什么好点的别墅楼盘,再买一台奥迪A8,我十一过去要用。” 曹兴平道:“保府我还没去过,有没有具体位置或者区域?” 陈耀东道:“不要离冀北农大太远了就行,老城区不用看,就看新城。” 曹兴平一听就明白,这别墅买了给老丈人丈母娘住,道:“车还落公司户吗?” 陈耀东道:“落我媳妇户头吧,别落公司户了。” 两兴平没意见,老板咋交待咋办就行了。 陈耀东又问了一声:“还打不打算考公务员了?” 曹兴平道:“不考了,我觉得在企业也挺不错,都一样的活法,就算考个事业单位也是给人跑腿,不如在企业锻炼人,跟着裴总能学到不少东西。” 陈耀东嗯了声:“不考了就安心好好干,回头把工资给你涨到三千。” 曹兴平暗暗松口气,总算涨工资了。 熬了一年多了,可真是不容易。 等他出去,陈耀东又把裴老头请来:“回头你安排下一个正式的文,把曹兴平行政办公室主任给落实一下,磨练了一年多,我觉的应该差不多了。” 裴老头很赞成:“早就该给人家落实了,我回头就安排,工资给涨不涨?” 陈耀东道:“给涨到三千吧。” 裴老头问:“刘会计呢,是不是也该给解决一下待遇问题了?” 陈耀东问:“刘慧萍能行吗?” 裴老头道:“行不行的也要看你把人家放到什么位置上,你把人放到会计位置人,人家自然就只是个会计,你把她放到财务经理位置上,人家做事才能名正言顺。” 陈耀东没说话,轻轻敲着桌子琢磨起来,曹兴平这一年多的努力他看在眼里,但刘慧萍那个死女人方他一直不满意,老感觉那女人有点不求上进。 可再找个财务经理的话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 兴邦农业不是那些互联网公司和金融类企业,整体的工资水平在这里摆着呢,财务部也不需要年薪十万的财务经理,所以管理层只能自己培养。 琢磨一阵,觉得裴老头说的也有点道理,就点点头:“那就一并下文吧!” 裴老头问:“工资呢,跟小曹一样?” 陈耀东道:“给涨到3500吧,财务的工资调高一级。” 裴老头说声好,对这个问题轻易不发表看法。 半小时后。 公司正式下了红头文件,任命曹兴平为行政办公室主任,刘慧萍为财务部经理,员工看到后各有想法,第一个任命的部门经理是王雪梅,现在又多了两个。 不出意外,工资肯定给涨了。 几个干着部门经理的活,却没有部门经理职务和待遇的可就动起了心思,升职加薪没有人不喜欢,可这份名单上却只有曹兴平和刘慧萍,显然陈老板还在继续观察。 有人感觉不服,但却不敢有意见。 而当事人的心情却截然不同。 特别是刘慧萍,看到文件后瞬间就感觉有了工作的动力。 下午。 陈耀东和姜苗苗回家吃晚饭。 没结婚前总是感觉隔了一层,结了婚就不一样了。 真正的成了一家人。 陈爸陈妈不别扭了,姜苗苗也不拘束了。 吃过晚饭,姜苗苗帮着陈妈收拾,陈耀东和陈爸在沙发上聊天。 陈爸问他:“哪天去保府呢?” 陈耀东道:“三十号去!” 陈爸问道:“早点过去,别太晚了。” 陈耀东道:“那边没我啥事,一号宴请,我三十号到就行了。” 陈爸又问:“收的礼钱咋弄?” 陈耀东问:“收了多少?” 陈爸说道:“五十多万!” 陈耀东问:“礼单呢我看看。” 陈爸说道:“茶几抽届里呢!” 陈耀东抽开茶几的抽届,果然看到六个红色的记账本,拿出来翻了翻,多少不一,直系亲戚全是五百,队里的街坊一百,同学同事比较多,五百六百八百的都有,分子钱随的最多的是陈耀东认识的那些老板,有一万的,也有三千五千的。 公司员工的很均匀,除了裴老头和王平安,还有王雪梅几个部门负责人两百,剩下的青一色全是一百,这是提前要求过的,免的结个婚让员工心里骂娘,那就划不来了。 魔都来的店员也是一样,王欣两百,剩下的都是一百。 “钱你留着吧!” 陈耀东挺头疼,到不是嫌钱少,他也不缺这点钱,而是还礼麻烦。 人情往来,人家送了将来是要还的。 钱是小事,关键是还礼挺麻烦。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