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class=tent_ul>
第132章吃吃吃
1984年的八月初, 红港电影节在某家豪华酒店很是盛大的举行。
来的人非常多,除了相应的演员记者影评人和幕后工作人员,还开辟了一小部分区域给普通人民群众。
说是普通人, 其实也还是对电影节关注的人,毕竟是在美港周刊的热心读者里抽取的, 据说为了这个规矩,居然还有黄牛咬着牙自己写信疯狂刷票的(……)。
本来阿春还挺奇怪哪那么多人,后来看到观众们多数年纪都不大,最多最多也就二十几岁的样子,这才懂了。
人在年轻的时候确实比较浪漫来着,年纪大了就没什么精力, 只想好好休息了。
像卫思荣那样很追求完美,心思细腻的人, 在人群中总属于少数。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 还有就是比较追求浪漫的鬼佬,比如在这一次,他们抽中的评委席里的那位——居然是个m国人,以前还在海那边留学过, 还拍过电影,现在在红港定居。
高卡尔是蛮神奇的一个人, 有一丢丢的秃顶,粤语说得不错,还夹杂英文。
他说他写影评一是喜欢电影, 二是想锻炼繁体字,事实上他写的也都是很简单直白的东西。
“目前的不少电影都更注重于动作,在故事方面就很失衡。”阿春觉得他说得还挺客观的, 而且因为这个人很真诚,你并不会觉得被冒犯。
他也说阿春的电影进步很大,但始终没有自己的风格,更像是需要什么就拍什么。
“风格……”这一点是阿春完全承认的,虽然并没有拍几部,但她很清楚,她更多的是在做作品练习,毕竟她其实并不是真的电影天才。
在这方面上,陆尚才是真正的天才。
还有于三日,他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都不知道电影是怎么运作的,但他直接一部成功。
不过这时候大多数就都是这样,直接看好了人就给你拍,成功的话你就是大导演,失败的话就被人拉黑名单。阿春有时也挺害怕,她会票房失败的:“正在找,我还后生。”
年轻,就是她的资本。
三十多岁的高卡尔笑着点点头:“要继续有信心,你很犀利,是天才。”
从穿着上就能看得出来,阿春还挺有信心的,八十年代的托腿牛仔裤(拖地才好看),宽腰带,条纹男士衬衫,棕色麂皮修身小马甲,感觉她戴个牛仔帽就可以去套牛了(不是)。
随着场合的不同,还有时间的推移,阿春越穿越精致,不过她还是习惯化淡妆,在舞台上就显得比较寡淡,现在可是眼影五颜六色头发吹得比天高的年代。
很多人都说她不上相大概也是这个原因,但八卦杂志给她取了个“时髦精”的名头。
毕竟大部分女明星其实都没什么钱去买名牌,也没钱请人给自己设计形象。
刚出道的人,土是肯定的,这年头大家都土,阿春从出道就没怎么穿错衣服,就很不合理。
然而,对某些人来说,她穿得过于潮流,幸好不怎么露,不然搞不好被街坊邻居嫌弃死。
当然,阿春一如既往的白,还有人跟她讨教美白方式的:“物理防晒,平时多把脸遮上。”
“物咩理啊,她懒得化妆就遮脸喽。”记者拿这话去问卫思荣,这人就拆穿了“精致女明星”的真面目,严太太每次听他做访谈都恨不得把他的嘴捂上。
记者又拿这话问阿春,其实是有挑唆的意思的,阿春点点头:“那我是懒嘛,喂,我还是学生来的哦,天天打扮去学校,阿sir会骂人的。”
这时候的记者们已经渐渐的不那么文明了,所以阿春每次都会听到别人说她“坏话”,工作室里各个人都被“安排”着说过她这个老板的坏话,本来当面吐槽一句的事,到别人嘴里就变味。
一般来说阿春都当放屁,好像谁没看过营销号似的。
为了防止这种小事影响工作室内部员工团结,阿春还开过长长长长的总结会议。
具体内容就是把工作室内部的明星八卦圈出来,让他们自己读出来并且跟当事人解释,本来大家还都挺文明的,后来基本上各个都在飙脏话骂记者了,再后来困到再也不想开会了。
阿春也跟大家实话实说:“基本上记者都是人都要有任务要做,就好似有些人要轧戏一样,混饭吃而已,我不会限制你们的言论自由,不过都别当真就好啦。”她还举例了《美港周刊》。
在听到阿春说她前几期都自己写,后面还把她跟卫思荣在一起的事情顺手写进去之后,各个都打趣她假公济私,倒是卫思荣,拿着那份报纸直乐,乐得旁边的人只想打他。
经历过缺德老板的缺德会议,反正工作室里的人对八卦这东西就比较麻木了,有事没事也都尽量当面或者打电话说一声,实在是怕了开会了,有些记者真是纯属闲得没事做。
“好多谢大家,能够来到我们红港金像奖颁奖典礼,由今年开始,红港电影节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基础上,扩大规模,更加坚定不移地为红港电影人以及各位影迷们服务……”
这次的司仪,刚好就是沈逸和,为了更方便和更有趣味性,增加了颁奖嘉宾的环节。
哦,为了防止某些嘉宾随便乱说话,后台还准备了手卡,能背就背不能背就念。
“好多谢大会给我这个机会颁奖,好似我这种没得拿奖的人颁个奖,感觉就……更凄凉了。”
台下一阵哄笑,阿春的手卡是自己写的,开玩笑但是又调侃了一下自己。
“不过我今天穿得那么靓,好似仙女似的(众人笑),仙女是不会羡慕嫉妒恨的,所以今天不管谁得奖我都决定原谅你了(观众大笑),来看一下是谁需要我的原谅。”
84年,录影的摄影机都不用胶片了,直接是录影带,还弄了一台投影仪直接在酒店放。
不过酒店的宴会厅有限,他们已经定了最大的那个了,还是觉得差一些。
红港寸土寸金,能够上排面的地方都不怎么大。
“下次还是在台里面吧,起码比这里大。”赵公子本来不觉得,人一多就开始嫌弃了。
好歹从上一届开始,都是先有提名,后再入围的。这次也是,所有奖项都是提名一共五个,阿春颁的奖是最佳电影,《城与寨》就在其中,那就很明显她是不会得奖的了。
最后出来的结果也果然不是《城与寨》,是那位萧山磊大神的《半个人》。
阿春倒不觉得有什么,两个人的电影风格非常不同,萧山磊很明显是类纪录片的朴实无华风格,而且很注重人文关怀,《城与寨》多多少少还是往商业片那边靠了靠。
不过她刚下台在台下屁股都没坐热呢,《城与寨》就得了最佳导演。
因为最后检票是无关人士多人检票,就连评委也都不知道结果是什么,只是主席知道而已。
以后还会不会这样不知道,现在是这样的,所以阿春站上台的时候还有点意外。
给她颁奖的是俞宝荣,上一届他跟谭天来了个双黄蛋的最佳男主,这回是肯定没这好事了。
“我觉得她是一个好有才华的女仔,人又很靓,不过她觉得自己不靓,”俞宝荣背的是给的手卡,但他又添了一句:“但是今天她是仙女,又靓又有才华——《城与寨》赵春分!”
阿春:“……”基本上她这个艺名跟没改也没什么区别了,各个都管她叫赵春分。
俞宝荣的后半句让众人都知道是谁了,全体鼓掌的同时,阿春还要假装很激动的样子,左抱一下卫思荣(他又窜座位过来了),右抱一下林珊珊,去上面领奖。
说实话,因为这个颁奖礼是她一手一脚策划的,真的领奖的时候反而不如别的奖项激动。
而且奖项这东西也真的是,没有的时候想要,有了之后就那么回事了,至少她是这样的。
“又是我,我会快点讲不耽误大家吃饭的。”阿春举着奖杯说了笑话,众人再笑。
阿春把领奖摆在酒店里,因为颁奖完毕之后,大家还能顺便吃一顿。
鉴于人太多很容易把人吃穷,跟酒店商量之后决定好了菜式——打边炉(火锅)。
这么玩相当于串联了之前的私下聚会,又比较正式。
其实音乐奖阿春就打算这么玩的,不过电影节在前面,那就先吃先得。
阿春把公司合伙人剧组人员谢了一遍(对,她就不谢老板),然后就回去等吃饭了。
前面也比较简单,最佳男女主角是林珊珊(另外一部电影),廖家明(《垂帘》);最受欢迎男女演员则是南龙(《鬼马学警》),慕天晴(《喜欢夜来香》);最佳男女配角是俞宝荣(《鬼马学警》),赵春分(《城与寨》);最佳国际电影《圆明园》(导演是海那边过来的红港人)……
本质上也还是分猪肉,技术奖项被《半个人》拿了不少,阿春这边就拿演技奖。
奖项多了,更容易分了。
好笑的是阿春又成了第一个红港电影节的最佳女配,因为之前是没这个奖项的,相当于她自己搞个奖自己来拿奖,暗箱操作得相当明目张胆了(不是)。
该怎么说呢,也多谢这年头女性角色包括女主角都没什么深沉戏份吧,她还混了个前排。
发完,啊不,颁完正式奖项,剩下就是票房十和华语十了,不过此时众人的目光并不在颁奖上,而在于饭桌上,因为火锅上来了:“有谁忌口的,快点讲啊!”
清补凉汤底,各种丸,鱼虾蟹,吸溜吸溜……
连湾湾过来领奖的朋友都忘了正事了:“等我吃完这一口,好了,OK啦,马上唔,咳咳咳!”
前面大家的反应足够剪了,后面基本上阿春就当花絮用了。
好笑的是第二年,也就是1985年,另一家大酒店看到了商机,主动邀请电影节进驻。
而电影节协会就不再需要依托电视台,就变成了三家都有机会,协会要求三家都给出方案来——另外两家的依旧很抠门,美港胜出,并且一胜出就胜出了好多年。
大家基本上每年都有新聚餐,以阿春为主的协会代理人跟举办地点的代理人商量不要搞太贵的(实在吃不起),但每年都吃不一样的,各方面都很满意。
这个习惯哪怕阿春不做了也一直延续了下去,直到经济不景气了才停下。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