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太一生水》

    秦晨对着身边的那位学者问道。

    “这么珍贵的竹简,你竟然连头抬都不抬,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弄明白上边的内容啊!”

    “年轻人啊!还是太年轻了,你啊,还是要珍惜难得的机会呀。”

    秦晨最反感这种好为人师的人。

    他看他的,非要招惹自己。

    “你能看懂吗?”秦晨反问道。

    “我……我自然是能看……看懂一点。”

    “上边写了什么?”

    “大概是什么藏于水,行什么时,周而什么,字迹太模糊了,实在是看不清。”

    “不过而已!”

    “什么不过而已,我是古文字学研究专家,对于小篆自然是能够看懂,不过是因为字迹模糊,我才难以辨认其内容。”

    此人名叫王得志,名为得志,却一直不得志。

    五十五岁才评上副教授职称,导致为人心胸狭隘,好攀比,每逢上课便教育学生自己是如何苦读研究学问。

    “我说你古文字水平不过而已!”

    “你……你再说一遍!”

    王得志提高了自己的分贝,想要倚老卖老,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

    “你浪得虚名。”

    “哼!我是浪得虚名,那你呢,怕你是连虚名也没有。鄙人研究古文字学三十余载,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汉字八体研究也常有论文面世,小篆更是研究十余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心高气傲,不懂得尊老。”

    “我为何要尊你,在我看来,你只不过是一位初级,不对初级都算不上,应该是入门级。”

    对于这位尖酸刻薄的人,秦晨并不会给其留脸。

    原因很简单,没有必要。

    光是从他提高分贝,打断王泰然讲话,便能看出来这人心术不正。

    他想要通过争吵,获得关注,让他获得露面机会,从而展示自己在古文字学方面的造诣,为自己获得一席之地。

    不好意思!

    他选错了人了。

    秦晨不想再理会他,自己安安静静的做一个美男子不好嘛!

    “王所长,你们考古所的会议,怎么什么人都能来参加呢。”

    整个会场的人都朝着两人看去。

    周教授心无旁骛的看着大屏幕上的竹简,并未注意到身旁两人的举动。

    “怎么了?”

    周教授看着众人都朝着自己的方向看来。

    “没事,周教授。”

    “唉!世风日下啊,我承认我老王这辈子怀才不遇,五十五岁才评上教授,可……”

    这王得志自从前年评上副教授,便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到哪里都嘚瑟,恨不得将「我是教授」这四个字贴在脑门上。

    “怀才不遇怀的皆不是才,我忽然觉得你很可怜,我不想和你说话了。”

    秦晨忽然想说:不是所有牛奶都是特仑苏,不是所有的教授都是教授。

    这一句话,把王得志怼的面红耳赤。

    “我可怜,我有什么可怜的,我至少比你强,至少在学术研究和职称上。”

    “你不觉得你耻为人师?连上边竹简上的小篆你都认不全,还当教授,可笑啊!可悲啊!可叹啊!”

    “谁说我认不全,我那是因为那几个字字迹模糊。”

    “那你上边说是什么内容!”

    “那两枚竹简上有的字是藏于水,行时,周而,一缺一盈。其余的字迹模糊,只要给我时间,我肯定能研究明白。”

    “懂得自然懂,不懂装懂就不能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吗?”

    “呵呵,这么说,那你是认识了。”

    “废话!我当然认识。”

    “那我可要讨教讨教了。”

    在场的人,觉得气氛剑拔弩张,两人针锋相对。

    殊不知,秦晨起毫不在意,因为王得志压根入不了他的眼。

    在原来的世界,就这水平,顶多一古文字爱好者的水平。

    秦晨声音缓缓道:“这还算句人话,记住了: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四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

    秦晨这句话一出口,在场之人皆是一片哗然。

    “这……”

    在场的也不乏有真正的有学问之人,苦心造诣研究小篆之人。

    “说的无一字不差!”

    肯定秦晨的乃是古文字研究会会长苏正信。

    “这两枚竹简上总共31个字,一眼可辨的为9个字,介于清晰和模糊之间的为11个字,剩余11个字因为年代久远,即使是我也难以辨认,只能够辨认出来20个字。”

    王得志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因为他知道苏正信既然能开口确认,那就秦晨说的无误。

    “这……”

    “这年轻人是谁啊?竟然比古文字研究泰斗还要厉害!”

    “能坐在周经纶身边的能是一般人吗?”

    ……

    会场内的人也纷纷谈论起来。

    俗话说,击败你就要从你最骄傲的地方击败你。

    这无异于杀人诛心!

    王得志既然挑衅自己,那自己就一巴掌打回去。

    苏正信开口了:“这位小友,我有一事不明,你是如何断定这31个字的内容的。”

    “我没有辨认啊!”

    “那你怎么脱口而出。”

    “我看过这篇古文。”

    秦晨这句话一出,在座的人面面相觑,皆是用怀疑神色看着秦晨。

    他们眼神表明了:我知道你在装逼,但是我没证据。

    王得志继续大言不惭的开口。

    “放屁,这句话从来没有在古文中出现过,这次挖掘才面世,在座的诸位我试问一句,有谁看过?”

    没有人点头回应,就连周教授也摇了摇头。

    “真是井底之蛙,你没看过不代表我没看过啊,再说古文的记载有多种方式,非得以竹简传世,万一在青铜器,金石器物上流传呢。”

    “我不信!”

    “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给你背诵一下全文。”

    苏正信的眸中带光,破有意味的打量着秦晨。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卑以柔……”

    在场多数人犹如听天书一般,听这秦晨背完,好像感觉还真有那么回事。

    周教授听完,沉思道:“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口中的太一是指宇宙万物生成的本源,太一生水,水反过来反辅太一,而后生成天地、神明、阴阳、四时,此文强调了水的重要性,你刚才所背内容折射出古代祖先对于宇宙自然生成的思考与智慧。”

    秦晨不由的在心里给周教授竖了个大拇指。

    在场有人问道:“斗胆可问,你是在哪里看过这篇古文的呢?”

    “此古文名为《太一生水》,出自于出自战国中期中段,我曾在一本研究楚国古书,好像叫什么《楚帛书》,时间太长了,记不清了。”

    话音刚落,一位研究楚国的教授不由的感叹道:“真是汗颜啊,老朽研究楚国一世,竟听也未听过这本书,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有时间定要找这位小友讨教学习一番。”

    王得志还继续不依不饶的说道:“哼,谁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万一你胡诹一通,我等还不被你蒙骗过去。”

    “竹简就在考古研究所,若是错一个字,我直接将二十多万竹简一一吞下。”

    王泰然请几位苏正信等几位研究古文字领域的大家前去观看,一辩真伪。

    几人移步于放置竹简的房间柜台,竹简上还附带着泥土。

    考古工作人员介绍道:“这是和两枚竹简一块发现的另外十二枚竹简。”

    苏正信只是随意扫视了一眼,便按捺下心底的震惊。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版权所有 https://www.yanqing12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