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号盒子〈三〉凡人之躯

    十三个小时后,宇航员二次探索的回复传来:“已进行地表与近空二次探索,确定无非自然物体存在迹象。”

    丁易口袋里的手机,第五次震动后,他按下了接通键。

    “丁易,我跟你说过了,你需要一个心理医生。”

    “算了,这场闹剧已经进行了一年了。我会伪造一份冥王星储存稀有材料的证明文件,这样你就不……”

    “它出现了。”丁易盯着屏幕上卫星的实时反馈影像。

    在距冥王星地表1089米的水平距离上,一条黑色的丝线缓缓出现,而后缓缓横向拓展开,就如同一幅展开的画卷。

    五分钟后,宇航员的信息传来:”出现非自然造物迹象!”

    出现了!

    控制中心里,开始出现压抑着的讨论声,接着,所有人屏住呼吸望向了屏幕。

    “我的天,在水平横向观测中它是不存在的!它,它没有厚度!”

    “图像已进行三千倍放大处理,长宽比例在变化,等等,它还没有露出全貌。”

    “在辐射探测中完全没有感知,它简直像不存在这个空间里一样,可我们都看到了,它就在那儿。”

    “目标物体变化已稳定,图像进行三千倍放大处理,长宽比为二比一。”

    “图像进行一万倍放大处理,长宽比仍为二比一……”电话那头早已没了声音

    丁易的嘴角僵硬地勾起:”我知道,它一定在那。”

    随后,剧烈的晕眩和黑暗笼罩住他,在连续数周紧绷的弦放松的那一刻,他昏倒了。

    ……

    “说实话,你们应该晚点解除冷冻的,现在我们对它还一无所知。”

    在医院的病床上,丁易佩戴着全息眼镜苦笑。

    在他眼前的,是数十名解除人体冷冻不超过三天,鼻子上还挂着输氧管的知名物理、天文学家。

    “哈哈哈,你小子可别想忽悠我,老子这辈子早活够了,能看一眼那东西就够本了!”一名华国老科学家发出豪爽的笑声。

    “是的,华国有句古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一名欧洲的科学家开口,“即使只剩四个月,我仍要对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是你的坚持与执着,让我们这些幽灵,得以看见天堂的光。”

    丁易环视这些满脸欣喜的科学家,眼神里带着一丝沉重。

    四个月,这是他们在世的最后一段时间,这也是现今人体冷冻无法避免的弊端。

    在解除冷冻后,这些人类智慧结晶的身体细胞,会以不可逆转的趋势,走向衰败。

    就目前的案例来看,四个月是解冻者在维生设备、病菌隔绝做到极致时,所能达到的最长生存时限。

    “那么,我就不浪费各位的时间了,我会把有关冥王星上空,非自然造物的最新资料,实时发送给你们。”

    他说:“去探索,去实验,去分析。”

    “希望在余下的四个月里,你们绽放的光芒,足以照亮天堂。”

    ……

    宇宙初元96.8亿年-新星季维度轴标相-三维引力起伏偏值-弱。

    加工师正要开始下一次调制的时候,它的思维体纠缠信号模块,传来了高位思维体的信息。

    “补天运动,将在四十二个宏观概率后进行,所有基层宇宙加工师,请在三个宏观概率内,停止生命调制和宇宙打捞等工作。”

    “这么早就要进行补天了吗,不是还有数百个宏观概率的剩余量?”加工师问。

    “经过至高思维体大道的演算,宏观宇宙的离散速度,在末尾时也呈加速状态。我们不能等到所有概率穷尽才进行补天,这样将使失败概率,覆盖所有的成功概率。”高位思维体回答。

    “知道了,我再进行一些收尾工作就回去。”

    太快了。

    加工师发出无数来不及逃逸出稀状宇宙的碳基生命的感叹。

    在现有概率下,它还没有调制出真正的碳基生命。

    也就是说,这么调制的半成品,连起码的通过观测导致量子坍缩的能力都没有。

    但它没有更多的概率了。

    随着补天运动的开始,所有基层宇宙的加工师,都必须抛弃三维实体。

    然后将自己的思维体解构,投入至高思维体预先构筑的框架协议内。

    通过这样的方式,宏观宇宙聚合的机会,在一定概率区间,会接近无限大。

    在五十个”大道”演化的结果中,唯有这一种方法,可以避免宏观宇宙的死亡。

    其余四十九种自然演化结果,都是宏观宇宙的无限离散。

    “我要一个四相环。”

    “什么用途,框架协议的搭建消耗了很多,剩余的四相环不多了。”

    “进行必要的收尾工作,一个就足够了。”

    “好。给你,只有一个,省着点用。”

    “嗯。”

    在维度标相为四维的相同位置上,一张薄膜,出现在加工师引力触角上。

    它小心翼翼地在上面,刻出自己思维体在三维上的痕迹。

    这种刻印,实际上并不能让它在思维体解构之后,复活于三维宇宙中,最多只能算是一种标记而已。

    刻完之后,它想了想,又附加了一套火种,限制阀在四相环上。

    当火种走向最后的膨化阶段,即将吞没周围的圆点时,这一套火种限制阀就会启动,以阻止这一件调制半成品的毁灭。

    加工师轻轻地把薄膜,放置在火种最外围的圆点上。

    它思考了一会儿,又把薄膜往外挪了一点。

    完美。

    薄膜在引力绳牵引下,作椭圆运动的时候,它这么想。

    但好像还是缺了点什么。

    对了,忘记在三维空间上,开出检测缺口了。

    这样,即使火种膨化几千几百倍,四相环也无法检测到任何信息,因为它们根本不在同一个维度上。

    开出空间检测缺口后,那一点小小的空间废弃物,在三维宇宙中,膨胀为许多实体物质,自然而然地围绕着火种旋转。

    多美的巧合啊。

    加工师感叹,它本想将空间废弃残渣,转化出来的实体物质,远远抛到别的什么地方。

    没想到,这些可爱的实体物质,自发地在引力绳牵引下,就变成了第九个更小的圆点。

    最后仅剩一点点剩余的概率,加工师静静地看着火种闪烁、圆点运动。

    在概率上,它的思维体不再做出任何选择,就只是端详着自己的作品。

    ……

    公元2234年-冬东经100.316度,北纬42.118度天气-大雪,

    解冻后第十天。

    科学家将冥王星上空发现的非自然造物,命名为“黑窗”。

    解冻后第十七天,科学家计算得出“黑窗”存在一定曲翘度。

    ……

    解冻后第三十四天。

    理论物理学家安图尔,通过研究证明,“黑窗”所在维度为四维,当坍塌至三维时,将呈环状包围太阳系。

    因此,后来更多人用“冥王星之链”,这一更具浪漫气息的名称,代指“黑窗”。

    ……

    解冻后第五十二天。

    科学家发现“黑窗”的表面,存在不明标记。

    ……

    解冻后第八十二天。

    对“黑窗”表面的研究,陷入停滞。

    现有的技术,无法对其进行解析。

    ……

    解冻后第九十五天。

    第一位解冻者,因肾衰竭逝世,“黑窗”解析无进展。

    ……

    解冻后第一百零八天。

    第三十二位解冻者,因脑溢血陷入脑死亡,“黑窗”解析无进展。

    ……

    解冻后第一百三十六天。

    最后一位解冻者去世,“黑窗”解析无进展。

    ……

    敲门声响起,而后房间内传出声音。

    “别打扰我!我这周的营养液还够用!”

    “丁易,是我,开门。”敲门者回答。

    房间门打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紧盯着敲门者。

    “你有什么事,长话短说,我时间很宝贵。”

    杨刚没有理会丁易语气里的不快,径直走进房间。

    在房间里,是散落一地的图纸,两块被砸碎的智能辅脑,十几个营养液的空罐。

    “停下来,丁易。”

    杨刚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做的已经够好了。”

    “不,还不够,昨天,墨里尔还跟我用远程通讯,讨论了某一种解析“黑窗”的可能,再给我一点时间,我一定……”

    “墨里尔去世了,今天上午。”

    “那还有杨赫川,他的理论……”

    “杨赫川前天就去世了。”

    “是吗,难怪他没有回复我,但是还有奥特洛夫斯基,这家伙真是个天……”

    丁易的自言自语,被杨刚打断:”他们都去世了。丁易,所有解冻的科学家都去世了。”

    “是,是吗……原来时间过的这么快。”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丁易手揪着衣角,不知所措。

    “这是他们写给你的信,看看。”

    杨刚把一封信递给丁易。

    丁易拆开信封,映入眼帘的,是隽美的斜体拉丁文:

    “丁,当你拆开这封信,意味着我们的尝试失败了,我们没能对它做出有物理学意义上的发现。”

    “就像墨里尔说的,丁,我们对你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是你让我们看到了天堂的光。”

    “你不必为我们的逝世感到愧疚,这是我们的最好归宿。如罗伯特·弗罗斯所言,我们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需要开拓的道路。”

    “尽管我们尚未踏足这条路,但起码,我们在消失于尘世之前,曾见过这条路上更美的风景,这就足够了。”

    “丁,天堂有光,只是这光芒太过耀眼,遮蔽了我们这些凡人的眼睛。”

    “希望有一天,你能以凡人之躯,驱散物理学殿堂上的浓雾。”

    “来自你的朋友们的祝福。”

    滴答,滴答。

    是眼泪落在信纸上的轻响。

    “未曾走过的路,未曾走过的另一条路啊。”

    丁易抬头,双眼没有焦点:”你说,我错了吗?”

    “他们,他们都是很好的人,奥特洛夫斯基喜欢伏特加,我已经准备了一瓶,就在酒柜里。杨赫川喜欢雪茄,我已经让人从古巴捎了一盒回来……”

    “可现在,他们都死了,甚至没在那条路上留下足迹,就这么死了。”

    “你没有错,丁易,你做的已经足够了,这条路太长,太崎岖了。”杨刚给丁易递了一根烟,“停下来,会有更多后来者踏上这条路的。”

    深深吸了一口烟,丁易颓然看着升腾的烟雾,朝杨刚开口:

    “老伙计,帮我联系一家人体冷冻机构。”

    “你不需要这样,你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去了解它。”

    “不,我做的已经足够了,就让我当一次懦夫,我必须看到天堂的光,为了他们。”

    “你真的决定了?”

    “嗯,麻烦你了,老伙计。”

    “你还是像年轻时一样,真好。”杨刚唏嘘,“我却已经像个老人一样瞻前顾后了。

    ……

    十天后,瑞典人体冷冻机构迎,来了一位年轻的客户。

    这么年轻,可惜了。

    负责接待的机构经理,在心里感叹。

    看到客户干瘦的身体时他又想,一定又是患上了某种罕见的基因突变型疾病了,也只有这种疾病,让先进的现代医学无可奈何。

    人体冷冻的费用并不昂贵,客户支付的首期二十万人民币里,大半是身体检测的费用。

    其后,每过二十年,都需要客户的后人,定期向公司支付两万人民币的维持费用。

    在经过三天的准备后,丁易穿上隔菌服,走进手术间。

    在这之前,他抬头望向远空的某个方向,轻声道:

    “再见,冥王星。”

    ……

    公元2294年-冬东经19.426度,北纬67.223度天气-小雨。

    瑞典已经十三年没有下过雪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发展下,极端气候由偶发变成常态。

    正如这个时代的政治局势一样,每一个细微的事件,都可能触痛跨星际地缘政治的神经末梢。

    在过去两百年里,人类科学的边界,向前跨进了一步,但这一步却是潘多拉的魔盒。

    地球共和国与火星联邦之间,星际冷战的第四十年,丁易进行人体冷冻的第六十年。

    六十一甲子,在过去的一甲子里,一个名为丁易的幽灵,漂浮在不可名状的黑暗中。

    在大脑处于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里,他本不应有任何的意识活动。

    但某些时候,在他即将陷入永眠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玻璃渣般的片段,突然浮现。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版权所有 https://www.yanqing12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