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六 章 迎娶公主?

    领了封赐,又当众休了李英婉,可谓是给足了韩昌面子。

    就坡下驴,皆大欢喜。

    群臣的目光全部聚集到韩昌身上,等待他的同意。

    然而,谁都没有料到韩昌挺直了胸膛道:“陛下,是否和离是臣的家事,恐怕与您无关吧?”

    “你——”

    李世民直接气炸了。

    他的额头露出一条青筋,杀气在目中隐现。

    天子一怒,流血漂橹。

    若真的把他惹怒了,管他什么文官弹劾不弹劾,直接拖到殿外杀头便是。

    “有性格啊!这小子敢这样怼陛下,佩服——”

    程咬金就是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他对韩昌的个性颇有些喜欢,忍不住嘟哝道。

    “老程,小点儿声!”

    尉迟恭在一旁扯了扯他的衣袖,小声呵斥道。

    当李世民的目光转过来,程咬金赶紧低下头,装作什么都没听见。

    朝堂上鸦雀无声,群臣仿佛定格了一般。

    “韩昌,你敢这样跟朕说话,就不怕朕迁怒于你?”李世民沉声喝问道。

    “不瞒陛下,臣愿意领罪!只是臣以为,陛下应该心系家国大事,而不是把心思放在臣的一桩婚事上。”

    韩昌昂首挺胸,丝毫没有认怂。

    就没有见过他这么不怕死的。

    “可朕今天非要问呢?你到底有没有和离的心思——”

    李世民压制住心中的怒火,继续追问道。

    此时此刻,即便是一个外人也该知道,不要再去得罪李世民了。

    可韩昌这倒霉家伙,却非要去触龙的逆鳞。

    “回陛下,臣没有和离的心思!”

    砰!

    话音刚落,李世民一拳砸在龙椅上,他气的直接起身离开了朝堂。

    不得不说,他这回是真的怒了。

    大殿上的百官们,都不由的唏嘘感叹起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得罪了身为皇帝陛下的李世民,还能有好果子吃?

    然而不管众人怎么看,韩昌都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

    李英婉,休是必须要休的,却不是现在!

    现在一旦休了李英婉,李承乾便会乘虚而入,迎娶她。

    到时候,李靖就是默认的太子一派,蜀王和魏王势力势必步步紧逼于他。

    虽说韩昌看不惯李英婉的所作所为,但跟李靖之间的交情那是没的说。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李承乾娶了李英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就更大。

    试想,一旦他继承皇位,会不会第一个就弄死自己?

    为了自保,韩昌不得不顶撞李世民。

    ……

    午后,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白雪皑皑的雪地上。

    韩昌正坐在庭院中,品茶赏雪。

    忽然,赵二柱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说道:“公,公子,您的丈人来了。”

    “是吗?那就请他进来吧。”

    韩昌咧嘴一笑,似乎对于李靖的到来,他早有预料。

    不一会儿,赵二柱便领着李靖来到了庭院中。

    “侄儿啊,你这回可捅破篓子了。”

    一见面,李靖就长吁短叹了起来。

    他深知得罪了李世民的后果,将会有多么的严重。

    早知道如此,他还不如就将李英婉嫁入皇室,也免的让恩人的儿子落到这般田地。

    “李叔叔,你不必愧疚。顶撞陛下不仅仅是为了你,更是为了我自己。”

    “为了你自己?此话何意?”李靖不解的问道。

    “李叔叔,你也知道的,太子殿下对我一向是恨之入骨。若英婉嫁给他,我势必受到疯狂的报复。”

    韩昌的一句话,直接点醒了李靖。

    是啊,比起太子李承乾,他更宁愿得罪李世民。

    李世民好歹树立着仁义之君的形象,而李承乾呢?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

    见李靖陷入了深思,韩昌忽然开口笑道:“李叔叔,你此次前来,该不会只是为了诉苦吧?”

    “哈哈哈,你小子什么时候也变的聪明起来了?”李靖忽地笑起来,说道:“我此次前来,还真有好事要告诉你。

    陛下将于不日举行长安大比,到时候你凭借一身的好武艺去参赛,必能博个彩头。陛下一高兴,或许就对你既往不咎了。”

    一提到长安大比,韩昌眼中眸光闪动。

    大唐初定天下,四方蛮夷并没有臣服。

    东、西突厥、吐蕃、高句丽、百济、新罗,甚至于海外的扶桑国也是蠢蠢欲动。

    尤其是东突厥狼子野心,一到冬季牧草凋零时节,就南下进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甚至在唐朝初定时,东突厥颉利可汗曾率几十万大军南下,直逼长安。

    李世民迫于无奈,与对方签订了耻辱的渭水盟约。

    给予东突厥大量金银财宝,颉利可汗才退兵罢休。

    至此,李世民为血洗前耻,一直鼓励唐人习武。

    而现在,为了激励勋贵子弟,他更是特意下旨召开长安大比,选拔武艺超凡的勋贵子弟进入军中效力。

    消息一出,立刻轰动了长安城!

    老一代的猛将,诸如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人日渐衰老,大唐军队急需融入新鲜血液。

    这次长安大比主要针对勋贵子弟,一是选拔人才,二来也是对功臣的恩典。

    勋贵子弟们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在演武大会中一鸣惊人。

    李世民也开了口谕,谁能在长安大比中夺得头名武状元,可获封宣节校尉,统领五千人的军队。

    更有机会迎娶公主!

    这等良机岂能错过?

    韩昌咧嘴一笑,志在必得的说道:“李叔叔,你放心吧,这次的武状元,我拿定了!”

    读者大大们多给予些花花!收藏和票票!是您对我最大的鼓励,萌新再次谢谢啦!我会努力爆更的

    。</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版权所有 https://www.yanqing12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