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把握命运

小说:宋成祖 作者:青史尽成灰
    赵谌从老爹这里,讨来了发展纺织业的大权,他没有半点得意,相反,赵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站在父亲的角度上,别说皇帝这种特殊生物,哪怕是一般有成就的家族企业,也没有这么顺滑交接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那是寻常操作,夫妻掰头那也是稀松平常。

    唯独赵桓,他很干脆告诉了赵谌,想要发展,就要面对后果,你有本事扛得住,就走下去,赵桓完全授权,没有半点掣肘的意思。

    能做到这个地步,着实让人叹服。

    可越是如此,赵谌肩上的担子就越重,压力就越大。

    如果成功了,一切好说,甚至他都有胆气,接掌这个天下但是失败了,那可就不堪设想了。

    所以赵谌思前想后,他把虞允文要来,同时还有好几位年轻的文臣学者,聚集到了他的麾下,其中就有朱熹。

    赵谌跟着他们,反复商议,半点不敢马虎。

    而在这几个人当中,朱熹的地位很特殊众所周知,赵桓手底下有一大批笔杆子,第一代就是衍圣公和吕好问。

    如今这两位都作古了。

    而第二代则是胡寅等人,他们也步入了政事堂。

    虞允文算是第三代,不过他很快跟了赵谌,因此朱熹就是第三代的领军人物他年纪很轻,但是学问端得不错,尤其是博览群书,不管什么事情,都能找出历史依据,在赵桓的身边,堪称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不管是不是认同朱熹,这位毕竟统治了思想界几百年,后世之人,都不免受到他的影响,单纯从这点来看,朱熹就是个天才。而且他的私德还是相当不错的,至于后世流传他干的那些伤风败俗的事情,都出自政敌的攻讦,是不能作准的。

    当然了,光是弄出理学这么个丧心病狂的玩意,朱熹就该千刀万剐了。

    不过当下的朱熹却是在科学的大道上,一骑绝尘。

    他整理先秦的著作,尤其是墨家的东西,又把沈括的《梦溪笔谈》重新再版,结合官家的气理主张,重新阐发,忙得不亦乐乎。

    天赋是老天给的,至于往哪个方向努力,则是要看现实条件,一句话,时势造英雄吧!

    其实朱熹更愿意在故纸堆里徜徉,只是殿下相召,他不敢不来。

    “殿下,要让臣说,当下的要务不在作坊如何,丝绸多一些少一些,乱不了大宋的江山,真正要命的是粮食。”

    赵谌微微颔首,他当然清楚这一点,这时候在旁边的陆九思就道:“朱学士,这件事殿下早就有所准备,已经从各地采购粮食,甚至还派了船只出海,总而言之,粮食是够用的。”

    朱熹脸上含笑,“粮食够用,跟老百姓挨不挨饿没什么干系。”

    陆九思一皱眉,“这,这是什么话?粮食够了,自然不会挨饿啊!”

    朱熹笑容不减,摇头道:“这些日子,官家让我整理历代的财税,重新编撰货殖列传说起来,还真有点心得体会。”

    赵谌也知道这事,他很是关心,,忙问道:“朱学士,财税是一国的根本,你有什么高见?”

    朱熹道:“殿下,谈不上高见,只是最近的情形有些变化,还望殿下能够细细思量。”

    赵桓很早就关心财税,毕竟这是穿越者的看家本事,多少穿越前辈,可都是理财圣手,一个个活财神,赵桓也不愿意落后。

    只是当赵桓真正开始从宏观角度来看货币经济的时候,赵桓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众所周知,中原一直以来,都缺少贵金属,别说金银了,就算铜也不够。

    在汉唐之前,商品经济还不是那么发达,能够勉强维持。

    到了赵宋之后,情况就变了。

    严重的钱荒逼得朝野上下,挖空心思,在李元昊作乱的时候,仁宗朝的诸君子们就弄出了铁钱。

    那一拨铁钱造成了严重的物价上涨,民怨深重。

    可是大宋朝上了邪路,哪里下得来,最后更是弄出了交子这个恐怖的玩意。

    没有储备金,又没有发钞节制,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货币崩塌,信用荡然,百姓怨声载道,朝廷党争不断其实在金人南下之前,大宋朝就已经是一个摇摇欲坠的破房子了。

    到了赵桓这里,他是怎么办的?

    首先,自然是成立银行,尽量稳住货币,同时赵桓干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他以常平仓来给纸币背书。

    也就是说,一贯钱引或许换不到一千文铜钱,但是绝对可以换到两石粮食。

    有了这个基础,才有了十多年的币值稳定。

    “殿下,现在要大力发展纺织,采买原料,支付工钱,销售成品哪一样都需要数量惊人的钞币,远不是现在这么一点啊!”

    赵谌点头,“没错,父皇也说过了,朱学士,这里面可有问题?”

    “自然是有。”朱熹沉吟道:“到了这一步,光是常平仓已经不足以维持币值稳定殿下请想,有人经商赚了大钱,眼见得市面粮食上涨,他们会干什么?”

    赵谌也不是傻子,尤其是刚刚经历一场商人掀起的风暴,自然猜得出来。

    “朱学士是说有人会趁机囤积粮食?”

    “不止。”朱熹道:“殿下,有些人作恶,大可以直接抓了,如果有人在钞币这块下手,殿下该怎么办?一样抓人吗?那就是不承认官方钱引可以兑换粮食了?这个后果殿下能承担吗?”

    陆九思拧着眉头,反问道:“那就承认呗,又能怎么样?”

    “哈哈哈!陆御史,承认了,商人就能榨干常平仓,到时候天下都是他们的了。”朱熹可不是危言耸听,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天下,古往今来,都是成立的。

    这一瞬间,赵谌几个都沉吟起来,眉头深锁,高兴不起来。

    这个破事真让人无语,想要发展工业,首先就面临两个要命的难关,一个是原料问题,一个是货币问题。

    原料牵连到了粮食,而货币和粮食也勾在一起,这可不是几个丝绸作坊停工那么简单,一旦出事了,赵谌的小身板,还真扛不住。

    赵谌沉吟良久,这才道:“粮食缺口,从海外运进来,难道不行吗?”

    这一次开口的不是朱熹,而是虞允文,事实上他才是赵谌的第一谋士。

    “殿下,弄到了粮食,也要有法子发下去才行,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虞允文酌量道:“臣以为可以在常平仓之外,开设一个平价粮行。”

    “平价粮行?”

    “对,所谓平价粮行,就是依托常平仓,出售一些价钱相对低廉的粮食,针对一些极其贫困的百姓,可以半价,甚至更低总之,不能饿死人。这是底线!”

    赵谌神色凝重,点头道:“没错,我是想着富国强兵,但是有个前提,就是要让百姓活得下去,不然我就是大宋的罪人了。”

    粮食这事情还算容易,可说到了货币,这就麻烦了。

    该怎么办?

    常平仓不足以给货币背书,还能有什么?

    眼下大宋的金银缺口还是很大,铜倒是有了一些,但远远不够货币不能捏在手里,如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其实这几个人还不知道,历史上的两宋之后,尤其是明朝,就被这件事坑死了。

    很多人津津乐道,说隆庆开关之后,大赚世界白银,使得中国彻底进入了银本位时代。

    只是说这件事的人,多半一知半解,他们并不清楚,白银是流入了不错,可随着西班牙的霸权衰落,美洲白银流入大大削减没有了美洲白银补充,东南的货物失去了海外市场。

    而前面又弄出了一条鞭法,税收以白银为主。

    一个更可怕的银荒出现了。

    偏偏这时候要对外用兵,四处派遣税监,朝廷和地方的冲突也增加了,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五人墓碑记了

    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背后有着复杂的背景,绝不是官商勾结,东南的士人恶毒,或者是朝廷贪得无厌那么简单。

    白银流入了几十年,朝野都习惯了使用白银突然断了来源,东南的商贾百姓挣不到那么多钱了,朝廷的胃口却更大了,这要是没冲突就奇怪了。

    更可悲的是,大明朝野,对此毫无觉察,没有人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

    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白银货币不能稳定供应,自己不能说了算,大明君臣居然没有感觉到威胁,不想着弄清楚来龙去脉,也着实离谱。

    带英或许都不知道,他们击败无敌舰队的同时,竟然造成了另一个帝国的财政危机,进而在几十年后亡国,只能说带英真的赚大了。

    在汉唐之前,是贵金属不足,把握不住,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宋明之后,是贵金属的开采权力不在手里,货币的多少操控在外人手里,结果更加要命。

    “殿下,不管是钱,还是粮,都是最紧要的事,关乎生死,务必要捏在手里啊!”朱熹恳切建议道。

    赵谌面色严肃,思前想后,最后才道:“看起来,要想发展工商,这第一步居然是对外用兵!”

    “好,既然如此,就立刻下令,全都准备起来我这就给父皇上书!”

    赵谌也没有料到,为了发展工业的议论,竟然吹响了对外用兵的号角其实开拓海外,

    赵桓也极力主张。

    只是在头些时候的局面远没有今天这般水到渠成。

    赵谌的命令下去,迅速得到了回应,东南的商贾,船厂,市舶司,许许多多的人,都动了起来而就在这时候,有一封从西辽传来的旨意,也到了大宋。

    辽国皇太后萧塔不烟第三度兵围君士坦丁堡,东罗马的皇帝成了瓮中之鳖,他的旨意从君士坦丁堡到伊斯坦布尔,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版权所有 https://www.yanqing12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