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大朝议上,捐资助饷

    四月十二日。

    紫禁城,乾清宫。

    这是洪武皇帝重掌大宝以来的第一场大朝议。

    朝堂上,官阶五品以上的京官,皆已到场,将本来宽阔的大殿,给挤了个满满当当。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扫视着下面的文武百官,就像一个辛勤耕种的老农,在扫视着整整一庭院的韭菜。

    这些文武官员,足有一百多人,比他在应天时的场面,可要强的多了,果然京城乃人才与人渣荟萃之地。

    先是百官上奏,处理了一些国事。

    之后,朱元璋这才提出了本次大朝议最重要的一件议程:

    “众卿家,自松山一役后,建奴在关外气侯已成,以诸公之见,当何以应对?”

    见洪武帝揭开了大明朝最近最惨的一次伤疤,众大臣无不是噤声不敢应对。

    良久,才有人七嘴舌的发言。

    总而言之,无不都是些所谓或剿或抚,亦或剿抚并用的老生常谈。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拿出切实办法者。

    朱元璋只是冷眼旁观,而后又道:

    “众卿家所言,皆有道理。”

    “只不过如今国库空虚,今年税入预计又止得往年七。无论是剿还是抚,都是要花费大笔银子的。而今国用不足,又该何解?”

    洪武皇帝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又寂静下来。

    过了一会儿,才有一个愣头青御史发言应对,无非又是什么“加征农税”、“摊派赋役”之言。

    而其他几个朝堂大佬,如东阁大学士吴甡,吏部尚书陈日宣,兵部尚书陈新甲等人,都没有吭声。

    他们想看看洪武皇帝的反应再作计较。

    似这般的场景,其实在崇祯一朝,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崇祯也在下面左手首位,与众文武百官一同站着。

    看着那曾经属于自己的王座,崇祯心里百感交集。

    他却是好奇,辽饷向来靡费巨多,他视政十五年来,从来都是捉襟见肘,不知洪武爷会有什么好办法?

    朱元璋听到什么“加征农税”、“裁撤驿站”、“节省用度”之类的话,不由的嗤之以鼻,冷笑连连。

    崇祯以来,已经加征了不知多少回农税,如今已是征无可征。

    而加征的后果呢?建奴未平,却逼的天下皆反!

    如今正是小冰河期,天下连年大旱,哪还有什么农税可征?

    其实归根结底,解决大明财政危机的根本办法,就是重开海禁,开征商税!

    只不过,满朝的贤良,是万不能同意的。

    而今朝堂众官,无不结党成社,自崇祯二年以来,又以东林党人权势最大。

    他们自家或是自身占田数万亩,或是与江浙豪商结成联盟,官商勾结,最反对的就是“开征商税”一事。

    一个个的以正人君子自居,口口声声喊着“皇帝不能与民争利”,可是自己却吃了个脑满肠肥!

    谁是民?农民不是民,军户也不是民。

    他们这些官僚,与那些大商人,这才是民!

    最反对开海的,也是这些官僚。

    难道他们是真的思想陈旧,看不到开海的好处?

    非也非也。

    实际上,他们正是因为看到了,收到了,享受到了海贸的好处,这才反对朝庭开海!

    海贸非法时,会有海上走私商年年给他们进贡。若是开了海,海贸易合法化。这些好处,不就得大受影响了?!

    大明一年税银才四百万两,但福建总兵郑芝龙,通过海上走私、收保护费等项,一年就能进项上千万两银子!

    官商勾结,官僚特权,藩王勋贵……

    这一切,都压的大明喘不过气来!

    从思索中回过神来,朱元璋清了清嗓子道:

    “而今建奴势大,实乃腹心之患。流贼四起,不过肘腋之疾。朝廷用度吃紧,当以剿灭建奴为首要。”

    “听闻众卿皆是公忠体国之辈,国家养士二百年,正用在今日。朝庭不日行将征辽,军资乏用。望你等踊跃捐饷助师,可有异议?”

    见洪武皇帝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众大臣们不由的都吃了一惊。

    这是将建奴寻衅边关一事,重新定了性了!

    只不过,捐资助饷?

    这不是还跟崇祯时期的一样。

    看来洪武皇帝也是个好说话的人嘛!

    任你洪武重生,不还得依靠满朝文武,才能治理天下?

    当个乖皇帝多好,都说圣人垂拱而治,治天下还是得靠他们这些儒生!

    朝堂下面嗡嗡声一片之后,吏部尚书陈日宣先站了出来:

    “臣陈日宣愿捐三千两银子助饷。”

    “臣兵部尚书陈新甲愿捐五千两银子!”

    “臣礼部尚书吴甡亦愿认捐五千两银子!”

    “臣也捐一千……”

    “臣捐两千!”

    ……

    眼见的满堂文武群起响应,下面的崇祯都惊呆了。

    什么情况?

    当初朕……孤提出捐资助饷一事时,个个都不情不愿的,求爷爷告奶奶的,个个都推脱家无余粮,只能从牙缝里挤出几十两银子来,还要皇帝给他打欠条。

    就像那吏部尚书陈日宣,去年扣扣搜搜的,才拿出二百两银子来,说这是他全部家底了。

    怎么才过去小半年,而今就能拿出三千两了!

    兵部尚书陈新甲,好你个浓眉大眼的啊。

    得亏孤曾经还那么相信你。别以为孤不记得了,去年你才拿出了一百银子,还不如陈日宣呢!

    合着孤当了十五年皇帝,求爷爷告奶奶的,还不如太祖爷一句话管用!孤这皇帝当到狗肚子里去啦!

    那两人被崇祯仇视的眼神看的发毛,急忙转过身去。

    心里直念叨着:

    先帝啊,先帝。不对,是燕王啊,燕王。

    您也别怪咱。

    您跟洪武爷,那能比吗?

    洪武爷杀了几个人,您又杀了几个人?

    这次要敢不给银子,就洪武爷那秉性,还不知道会有多大乱子呢!

    算啦,卖他个面子,就当给皇帝交保护费了。

    只是一想到交出这么多银子去,还不知道要几个月才能搂回来,不由得就有些心疼。

    而就在这时,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打破了满朝文武整整齐齐的节奏。

    “臣嘉定伯周奎,无银可捐。”

    ……

    。

    (月日到月日)

    &bp;</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版权所有 https://www.yanqing12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