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来都不缺银子,缺银子的只是以前的崇祯皇帝。 无论江南地区官商和内地商帮,哪个不是富的流油。 江南 朱由检彻底放开海禁后,江南地区工业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太湖地区的地主商人闻风竞起,由苏州到杭州的运河两岸,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作坊型小城市。 而其中以靠近吴江盛产丝绸的盛泽镇最为出名。 “络纬机栌之声通宵彻夜,市上两岸丝绸牙行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布,俱到此市上贩卖。” 纺织业已由简单的家庭手工业,逐渐转换成独立的手工业作坊,甚至发展出了部分手工业小工场。 手工业作坊的组织结构中有作坊主,即由地主兼营工商业的资本家,也有脱离农业生产的机工。 他们的关系是所谓“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即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雏形。 产业发展,最终确立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由于工商业利润高,江南比较开明的地主,便把生产粮食的土地,改为种植可以出售的商品作物。 山西晋南运城临汾等地的商人,把经营土地的所有资金投入到商业中,纷纷在江南开设了绸缎、陶瓷等商铺。 各大小城市的工商业,都以前繁荣,先前种植水稻的土地,不少被改为桑田。 由于纺织出来的丝绸需要染色,有些不适合种植桑树的地区开始种植蓝靛。 安徽南部则种植红色染料茜草,这样一来,因纺织业的需要,又出现并催生发展了相关的染布业。 苏松一带的纺织业发展是逐步扩大,大量的丝绸和布帛通过徽州、苏州和山陕商人行销到海内外。 他们相互结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商帮,以太湖苏松为根据地,从而南走湖广,穿过岭南,漂洋过海,行销海外。 而这一切的商业活动的开展,都是建立在江南的纺织业基础之上的。 为此各地的商人都在苏州建立了会馆。 如广东的岭南会馆、陕西的全秦会馆、山西的全晋会馆等。 另外,也正是由于商业活动的逐渐发达,商人们随身携带的大量资金进行远行,旅途极不安全,于是出现了现代金融行业的雏形。 “票号”及相关异地汇款制度,开始出现,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这一切都建立在朱由检的改革开放基础上,当然开始也会有弊端,相信他会逐步改正。 其实历史上明末工业也已经出现萌芽,可惜随着蛮夷东掳入主而改变。 东掳政权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极端压制政策,最终掐灭了明末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 使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原有的领先世界,开始封闭自守,逐步落后于西方,最终被西方所赶超。 此时在苏州吴江一片田园旁站着三个富家子弟。 年纪轻的大约十四岁左右,另外两个年龄在二十五六岁的模样。 少年看着眼前一片良田种满桑树,脸上满是愁容。 他们正是奉命到江南暗访的夏完淳和两个锦衣卫百户黄虎黑龙。 黄虎黑龙本是奉命保护夏完淳的,别看夏完淳还是少年,他已经官居二品。 两个锦衣卫只是百户,官职相差十分悬殊级别。 不过夏完淳没有任何架子,让二人也穿着富贵人家的衣服,三人兄弟相称。 黄虎黑龙乃是朱由检召唤的锦衣卫,既然皇上让他们暂时听命于夏完淳。 他们绝对不会违背夏完淳的意思,于是三人就变成三个富家公子。 夏完淳指指面前桑田说道: “两位兄长你们看看,好好良田全部被用来种桑养蚕,长久如此,粮价必然高涨。” “大人说的极是,一路过来发现粮价都在上涨,有的地方粮价已经长到1.6两银子一石,如果放在北方,老百姓根本吃不起。” 黄虎黑龙的话让夏完淳摇摇头: “这就是贸易造成的,人们都想赚大钱这可以理解,可是利润都被一些奸商赚走了,他们为了少交税,都在钻空子搞走私。” 这段时间以来,夏完淳三人一直在民间走访,对南方走私情况已经有所了解。 大明海岸线那么长,如果想彻底管控走私。 不但地方官员要有所作为,大明海军必须发挥强大作用。 可是哪个富商和官方没有关系呢,为了自身利益,地方官府根本不会严防死守。 三人随后走进一个村子,在村口看到一个大爷在晒太阳,他们便走过去。 走到大爷身边,夏完淳抱拳笑道: “大爷你好,打扰一下。” 大爷坐在躺椅上微闭双眼,听到有人问话,他才睁开眼睛。 上下打量一番三人,发现都是有钱人,他还以为是收蚕丝或者布匹的商人。 “有事吗?收蚕丝的吧?早就卖完了,年轻人下次要早些来……” 夏完淳微微一笑: “大爷,我发现你们村里好像没有人种田,有粮食吃吗?” “呵呵……” 大爷呵呵一笑道: “有呀,当然有,现在政策好呀,家家都有田地,家人也可以去做工,怎么会没有粮食吃。 我们每家都会留些田地种水稻,足够全家吃到明年水稻成熟。 现在日子可幸福了,感谢当今皇帝,他可是一个好皇帝呀!” 夏完淳对京师方向抱抱拳道: “是呀,东掳和流寇都被灭,现在是太平盛世,皇上乃是千古圣君! 大爷,你们除了农业税外,还需要上交其他税赋吗?” 大爷满脸微笑摇摇头: “不用,人家大老板都交很少税,我们当然不需交其他税。” 他说话时,四下看了看,有点神秘而炫耀的说道: “我有个选房亲戚是做大买卖的,听说走私很赚钱,他们部分商品通过正规途径出海交税。 还有部分商品通过秘密途径出海,一分钱税赋都不需要交,那满满一船物品换回来的都是白花花银子…… 如果你们没有门路,大爷可以介绍你们去找他,你们有多少布匹茶叶瓷器什么的,他全部都回收……” 大爷的话,并不让夏完淳感到意外,他对比已经有所了解。 夏完淳掏出二两银子递给大爷,装作有些媚笑道: “那最好了,我们回收很多茶叶布匹蚕丝,现在就是没有门路出海,麻烦大爷介绍一下。” 现在可不是海禁时期,出海并不犯法,有些事情不需要回避,南方走私并不是什么秘密。 夏完淳主要想了解那些商人的走私方式,这也是他来到江南的目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