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
人静。
人静心不静。
顾忌禅今晚待在故居里,并没有回“池巷”总堂。
他还记得顾风临终遗言。
而这遗言,便是与那半块玉佩有关。
那是一个“页”字。
他手里此时也拿着半块玉佩。
至于这半块玉佩,上面也有一个字,或者算不得一个字。
半块玉佩半个字,与提着灯笼那人手里的半块玉佩合在一起,刚好是一个“顾”字。
那个带“页”字的半块玉佩也在手里。
顾风对他叮嘱“如果有一天,有人拿着带页字的半块玉佩来找你,无论什么要求,你一定答应,千万不要拒绝。”
当时,顾风攥住他的手,像是回光返照,几乎要将他的手骨攥碎了。
当初“池巷”起家之时,顾风从一个武功不错的汉子,但出身低微的他,却能够组建“池巷”,后背又岂会没有助力。否则,凭借他一人,如何能够在苏州城里让“池巷”生存下去。只不过,他这背后的助力却不甚看得起“池巷”,但刻了一块玉佩,雕刻一个“顾”字,分为两半。此人与他约定,当玉佩合二为一时,必须答应持玉佩者一个要求,不得拒绝。
顾忌禅对顾风眼神中的恐惧记忆深刻。
相助顾风的人,一定不是普通人。
至少,那是一个顾风父子不能得罪的人。
任何事都有代价,没有无缘无故的施舍,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拔刀相助。
顾忌禅深以为然。
顾风得到了助力,如今就要还了。
那提着灯笼的人,为什么要杀“池巷”的人,尤其是军事贺之洲
顾忌禅心中明白。
这是在逼迫。
或是在示威。
更确切的说,是警示。
顺,则生。
逆,则死。
这样的人怎么会是一个人,他后背必然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门派。
那人不提,顾忌禅也不问。
人要学会多想,多做,少问。
多想是有所成的必然条件,想的多了,做的时候才会少犯错。
多做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付出总是与收获不成正比,有人拼搏一生,尽心尽力,到头来可能一场空罢了。
少问是保命秘诀。
有些事不能,不能知道,知道也要忘了,不知道总比知道要好。
尤其,那是一个危险的人。
顾忌禅懂得审时度势。
所以,他心中明白,却绝不问一个字。
或许,他也能够得到这人的再次相助也未可知。
如今,他的心思都在苏河身上。
苏河是他曾经有招揽之意,却要必杀的人。他既然公然与“池巷”为敌,而且也知道“山海经”。虽然不清楚此人从何得知,但知道“山海经”的人,都是顾忌禅的敌人。
他的敌人,只有死了才令人放心。尤其,这是一个让“焚心圣手”都没有讨的了好的人。
他在这样想着,突然有人来到身前。
能在故居中悄无声息靠近他的人,从前只有一个人。
那人是他的义父“焚心圣手”莫烈。
如今还有一个人,就是那个提着灯笼的人。此人武功高深莫测,那些暗桩根本发现不了他,他就已经来到了这里。
但来人不是“焚心圣手”,也不是提着灯笼那人。
这人是“不存在”的第三个人。
他是顾风留给顾忌禅的心腹,负责手里监视苏州城里的暗流涌动。
第三个人道“启禀帮主,苏河与一语成谶正在来的路上。”
顾忌禅却道“说。”
第三个人既然来亲自见他,必然有他认为的要事,而且一定是要事。
第三个人道“城里各门派都在召集人手,他们要对我们不利。”
顾忌禅冷笑道“五年前那个夜晚他们忘了,想杀我,岂有那么容易。他们既然安奈不住了,那我们就灭了他们。”
第三个人像个木头一样,情绪没有丝毫波动,继续道“还有一股人。”
顾忌禅蹙眉。
他注意到,第三人说的是“一股人”,而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者某个人。
他问道“什么人”
第三人道“属下不知。”
顾忌禅眉头一挑。
如果连第三个人都不知道,那这股人怕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而且极其难缠。
他的心中积聚的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center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