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娘跟余氏在屋里聊了好一会儿,钱明才来叫。
“娘,外面都准备好了,正要请您过去看看哩。”
这次的周岁宴,都是钱明一手策办的。
他对这些宴会虽还不大熟练,却也知道去请教别人。
钱明不是蠢人,经人家一提点,他自然就会了,且还办的像模像样的。
这次的周岁宴虽然只是简单的办了两桌。却准备的十分用心,就连钱家院里那颗梨花树下埋了好多年的好酒都给拿出来了。
今儿来吃周岁宴的,拢共两桌人。
一桌是余家人,另一桌则是钱家几个有来往的亲戚。
此时余家三个舅兄都来了,就连余大郎跟余二郎的媳妇们也来都了。
原本蒋氏跟江氏知道要来小姑子家吃周岁宴的时候还有点不大情愿。
一来她们是怕来钱家吃周岁宴又得花钱,二来她们居然听说余氏又怀孕了,心里难免不平衡。
她们以为余氏这个小姑子跟她们一样,头胎过后估计得过好几年才能生。
不成想,人家头一个刚周岁,肚子里竟又有了,还三个多月了这让蒋氏跟江氏心里都有点不舒服。
她们自己也是只生一个闺女就没动静的,心里也有点怕婆婆会嫌弃她们。
不过余老娘倒是没有说过她们。毕竟她自己的闺女也是子嗣艰难,没道理再去为难人家的闺女。
而且余老娘对这两个儿媳妇也失望过多,并不大想管她们,省的老大老二再跟她生嫌隙。
至于余家的后,就让余三郎以后来生吧。
余三郎莫名成了传代工具
余氏这会挽着余老娘的手亲亲热热的出来。
待见过众人后,母女俩俱带着笑意的跟众人打招呼。
钱明则在一旁护着余氏,生怕她顾着说话没注意脚下的台阶。
蒋氏跟江氏见钱明如此体贴余氏,心里忍不住又酸了。
余大郎跟余二郎一见她们那副见不得小妹好的样子,顿时火大。
不过两家人都在,也不好当人面发火,只得按下不提。
在吃饭之前,得先行抓周仪式。
钱明招呼众人去客堂,让他们先等一会。
众人纷纷说好,便带着笑意的等着看瑜姐儿待会抓到什么。
钱明早已将抓周要用的东西都摆放整齐了。
在客堂中央位置,他给放了一块四四方方的红布巾。
那红布巾上已经摆好了十样新亮亮的抓周物件儿。
瑜姐儿被她爹放到那块红布巾上,悄声示意她去抓前头那些个带有寓意的好东西。
瑜姐儿坐在红布巾上,大眼睛看着面前那一排整齐有秩的十来个物件,低头在思考要选哪个。
那十个东西分别是,“胭脂盒、算盘、针线、书籍、毛笔、铜钱串子、平安梳、包子、剪刀、勺子。”
这些东西都是带有寓意的,所以不管瑜姐儿抓到什么,都会得到一番夸奖的。
瑜姐儿看着那些东西,有些犯难了。
她既不喜欢做针线,也不喜欢做饭,当算账先生好像也没意思,写字也不感兴趣。
最后她想了想,就朝着包子跟铜钱,一手一个。“嗯,有饭吃有钱花,估计就是这寓意,她想。”
但钱老太脸上却不是很满意,她觉得抓钱又抓包子,那不就是好吃懒惰嘛。
虽说她愿意宠孩子,但是女孩子家家什么都不会,那可不太好啊
就连余氏那两个嫂子也是这么想的,再宝贝又怎么样,还不是一个好吃懒做的。
瑜姐儿囧
我只是选不到自己喜欢的,随便选两个不行吗
在场的除了那两位嫂嫂的不怀好意,其他人都喜气洋洋的说了好些吉利话。
余氏跟钱明都不在乎闺女选了啥,他们夫妻俩都觉得孩子还小,选啥都无所谓,就是应个景儿而已。
余老娘也乐,还笑话瑜姐儿,“你个小丫头,叫你抱着铜板还这么不情不愿。是不是嫌钱小了”
说罢便从怀里掏出一张大的给她,“来,阿嬷这里有大的,拿着吧。”
瑜姐儿立马笑嘻嘻的接过,然后小手紧紧抓着银票,转头又爬到她爹面前,当着众人的面讨好她爹,“给”
钱明从未想过自己还有闺女孝敬的那一天,且还来的这么快。顿时楞在当场,有些反应不过来。
瑜姐儿见她爹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再次抓着银钱,很儿真诚的递给他。
“爹爹,给”
钱明当下就感动的不行,一尺八的大男儿险些落了泪。
就连余氏跟钱老太都欣慰的不行。
瑜姐儿知道这个家里之所以能够一团和气,都是她爹的功劳。
钱明既疼妻子,又疼孩子,对岳母也敬重,所以两家人才能这么亲近。
因着这个,瑜姐儿当然要奖励一下这个好爹爹啦。
钱明已经被感动的眼底蓄累了,抱着她直说,“好好好,爹爹没白疼你,只愿你平安长大。”
在场的人都没想到钱家的小娃娃居然这么可人疼,路都还不会走就知道孝敬她爹了,真真是个小棉袄。
两家人顿时纷纷相互吹捧了一下,内容大致就是夸余氏会教孩子啦,或是夸秀才家的孩子果然就是比较聪明啦,云云之类的。
虽说恭维的成分比较多,但钱老太跟余老娘却一张老脸都笑成了一朵菊花似得。一副与荣有焉的模样。
蒋氏跟江氏见婆婆这么开心,心里顿时又酸的不行
想当年她们家姐儿办周岁宴的时候,可没见余老娘这么开心过。
但当年的真相却是,余老娘尽心尽力开开心心的为两个亲孙女办周岁宴,但蒋氏跟江氏当时却又吵起来了,言语间尽是各种比较。
最后闹着闹着,两人竟又合起伙来一起讽刺余老娘对她们闺女不好
余老娘当时气差点要骂娘。
她扪心自问,对儿媳妇们一向慷慨大方。
从不贪儿媳妇们的银两不说,有什么好东西也都尽着这两个儿媳妇,从不偏薄,每次发东西也都是一人一份。
蒋氏跟江氏倒好,好东西拿的勤块,闲话却没少说。气的余老娘再不想理她们,往后东西也不送了。
免得什么好处都让她们得了,反倒她还里外不是人了。
余大郎跟余二郎此时也看到自家媳妇脸上那酸样,心中顿时不满,却也无奈。
他们面带歉意的走到瑜姐儿跟前,各自给了瑜姐儿二十两面值的银票。
“瑜姐儿乖,这是舅舅们的零钱,拿去买零嘴吃吧。”
瑜姐儿看着那不费力气就得来的银票,笑的眉眼弯弯的。
她转头去看余氏,意思是问她娘能不能拿。
余氏转头去看余老娘,余老娘笑着说,“拿着吧,舅舅们给的不用客气,都是至亲的人。”
瑜姐儿立马高兴的抓着那几张崭新新的钱票子,小嘴儿甜脆脆的说“谢谢揪”哈哈,她现在也是有私房钱的人啦。
这二十两的银票或许在京城并不是很大的数目,但在香草镇已经可以娶个媳妇了。
余家人向来对自家人都很大方。
尤其在余大郎同余二郎跟余老娘和好后,余老娘便又给他们指了几条生意路子,所以两个儿子在年末才能又赚上一笔。
兄弟俩感激余老娘,这才在月姐儿周岁宴上讨老娘一个好。
余老娘从不惦记儿子们的收成,他们赚的好,她这个当娘的自然开心。
不过两个儿子拖家带口来参加亲侄女的周岁宴,还给银票,自然是在给余老娘做脸。
果然,人群中钱家的那些亲戚一看到余家的舅舅这么大方,立马又对着余老娘一顿夸。
“余太太,您这几个儿子可真是人中龙凤啊。长的俊不说,还忒大方。看这出手给的,都快赶上我家大儿娶媳妇的银两了。”
这语气可真是既羡慕又嫉妒,听余老娘心底满满的骄傲。
儿子们愿意给她做面子,她自然乐呵呵的接下。“嗨,自家亲侄女,给点也没什么,都是做亲舅舅的。”
余家大郎跟余二郎自然笑呵呵的说是,“娘说的是,都是自家亲亲的侄女,瑜姐儿也是我们老余家的闺女,对她好点应该的。”
众人有说有笑,气氛倒是比刚刚还热络一些。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