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端午的那天,家里的供品也都摆放整齐了,就等人齐后就开始祭拜了。
钱老太领首拿香,钱明站第二排,余氏则抱着瑜姐儿站第三排。
下人们都站在最后一排,一家人手拿竹立香,开始心诚则灵的祭拜起了佛祖先人。
瑜姐儿觉得他们祭祖的礼数周到,态度也很虔诚,便也合起两只小胖手跟着拜了拜。
瑜姐儿所求不多,她就希望佛祖保佑,保佑这家人平安顺事,身体安康。
瑜姐儿上辈子本是孤儿,无依无靠,这辈子能得此家人,自然真心想要融入这个大家庭。
一家人整整齐齐的上完香,又烧了金纸、放了鞭炮,这才算把端午过圆满了。
隔壁邻里邻居也纷纷都放了鞭炮,一时间整个香草镇都笼罩到鞭炮声里。
晚饭的时候,吃的是肉粽子。
正宗的箬叶包着带肉的糯米,打开叶子那一刻,那肉香加咸糯米的鲜香味儿就飘了出来,香的直让人胃口大开。
瑜姐儿看着大人们手中剥好的大肉粽,口水忍不住流了一上衣。
余氏见她那小眼神馋勾勾的样儿,笑的眼睛都弯了起来,“个小馋人,口水都要把衣服打湿咯。”
瑜姐儿汗颜,她现在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口水。一张嘴、口水就流的满衣服都是。
她能感觉自己快长牙了,因为牙龈那里总是很痒。
余氏拿了围嘴给她兜在脖子上,这才抱着她吃饭。
瑜姐儿坐在她娘怀里,桌上那肉粽的香味一直飘进她鼻里。把瑜姐儿馋的呀,“嘛嘛嘛嘛”给口饭吃吧娘
余氏听懂了,却笑着不理,只给她一个小馒头碎碎给她嚼。
肉粽虽然煮的软烂,却不好克化,小婴儿最好不要吃。
就连钱老太也没开口要给她吃。
看着饭桌上的大人们吃的那么香。瑜姐儿郁闷啊可快点长牙吧。再不长牙,可要馋死人了。
趁着端午的劲儿头,余氏便带着自家男人去寺庙里祈福去了,留下瑜姐儿跟钱老太在家。
这次钱明亲自把孩子抱过去,因为他怕老娘心里有阴影,会对瑜姐儿不好,所以他要亲自抱过去跟老娘交代一下。
余氏皱着眉头说他想多了,“娘很疼你闺女的,你别乱说话。”
钱明笑着点头,却是不信。
他自己个老娘什么性格,他会不知
不过当瑜姐儿被钱老太抱过去心肝宝贝直叫的时候,钱明终于傻眼了“娘,这还是你吗”
钱老太笑着呸他,“去去去,怎么说你老娘的,快边儿待着你,这里不用你了。”
钱明无奈的摇摇头,“您变心的也太快了吧,有了孙女就不要儿子了。”
钱老太才不理他,“你个臭儿子有什么用,三不五时都不在家,还不如我们瑜姐儿好呢。”
瑜姐儿此时正要困不困的打哈欠,没功夫听他们说什么。
钱明笑着跟老娘打哈哈两句,便跟媳妇一起出门了。
他们先去庙里烧香,而后又去送子观音那里多求几个孩子。
最后求到上上签,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去。
回家的时候,钱明提议去看岳母家看看。余氏点头,便挽着他回娘家去了。
钱明疼她,她自然也疼他。
两人在余老娘那里开开心心的吃了顿饭,又给余老娘讲了许多新鲜事,可把余老娘高兴的。
余三郎端午的时候学堂就放假了。这会见钱明过来,立马心情甚好的跟妹夫坐下来一起聊天。
两人都是学子,钱明先一步考上秀才,余三郎之前没考上,打算过两年继续考。
“娘我们回来啦。”
屋内正说着,屋外却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余老娘一听,可不就是大儿子跟二儿子的声音嘛。
上次满月酒母子三人和好后,也就渐渐来往了。
趁着端午热劲儿,两个儿子也都赶回来看望老娘。
余氏去给他们开门,脸上也带着喜气。“大哥,二哥,回来啦。”
余大郎笑的很是亲切,“嗯,小妹也在啊。”
兄妹三人一道进门去,余老娘还故意端一下,下巴抬的高高的看着两个儿子,“看你们挺忙的,没事回来干什么。”
明明心里喜的很,偏要说些反话。
两个儿子也不介意,傻呵呵的打岔。
“娘,儿子给您扯了布,看这花色您喜欢不。”
余老娘哼了一声,又开心的去看花布,“还行,看着也就那样。”
余氏看了看他们身后,奇怪道,“两个嫂子跟侄女呢,怎么没回来”
蒋氏跟江氏自从知道自家男人给小姑子添了那么多满月钱后,回去都大闹了一场。这会夫妻两对都还没有和好呢,更别说回来给婆婆过节了。
两个儿子对媳妇也颇有怨言,却不会在老娘面前说她们的坏话,只道,“她们在家看铺子,我们回来,铺子也不能没人照看。
这么说也没错,不过余老娘什么人她可精的很哩,哪里不懂两个媳妇的小心眼。
她哼了一声,倒也没说媳妇们的坏话,省的跟儿子们闹不愉快。
余老娘今儿心情好,一家五口连带女婿都在,就让下人去买酒来,准备跟三个儿子和女婿喝个痛快。
余家儿郎都是好酒量,余老娘也不谦让。
就钱明酒量浅,没两杯就上头的很。
余氏看他脸红的像猴子,连忙叫他不要喝了。
不过钱明不想扫岳母的兴,闹着要陪大舅兄们喝个不醉不归。
余氏看他们喝的颠三倒四的,头都大了。
婆婆自来不喜欢相公喝酒,待会回去,指不定一顿埋怨。
但今日家人团聚,余氏也不忍扫老娘的兴致,大不了回去让婆婆一顿说好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