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旦节后,春日渐近,随着日渐升暖,冬雪开始慢慢的消融,有一些早归的雀儿也悄悄地落在了那红墙绿瓦的宫殿翘檐之上,奏出些专属于这春日里的欢快曲调来。
随之而来的是宫里头梅林里头红梅的竞相开放,以及蓝太师病体康复,终归内阁。年前累得见了病的花季睦,在节后身体也见好,在蓝太师回来后不久也跟着回了内阁主事。
这两人回归内阁,昭示着内阁的一切事务也回归了正轨,然而却唯独一人除外,那便是升入司礼监,并入内阁充任随堂太监一职不久的顺喜儿。
正旦节那几日里,顺喜儿回了皇史宬小住几日,却没想到从故友身上探听出了惊天的秘闻,那便是谋反的裕王有一个心爱之人,这个心爱之人,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母亲,已故的孝端睦仁皇后,是赫连勃在位之时,唯一一位的皇后,在她故亡之后多年,赫连勃都未曾动过在立后的念头——而这一度成为流传在宫内宫外的爱情佳话。
是的,这样的赫连勃,必然是爱着母后的。
这是多年以来,在顺喜儿心里笃定的事实。
他甚至不止一次认为,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出生,才会导致母亲的身体衰弱?是不是,因为自己才会导致母亲后来的病故?是不是,因为靠着自己,会勾起赫连勃的痛苦?
所以才导致对方多年不曾主动踏入东宫,甚至下令,没有传召,他亦不得踏入麟德殿半步。
是的,他一直这样认为,自己是父亲和母亲凄美哀决的爱情故事里最残酷的注脚。他虽不能理解赫连勃在母亲过世之后的种种作为,但是他却从那一刻期待着,能有一份如同父母恋情那般惊心动魄的爱情,虽然,他从来都明白,那样的爱情与他而言,不过是一场梦。
然而,却在无意间得知,裕王爱着自己的母亲,母亲似乎也爱着那个裕王,而更为荒诞的是,他的母亲,他那唯一母仪天下的母后,更是在许多时候里,在有意无意之间透露着,他的“父亲”是裕王。
这是母亲在无法嫁给心爱之人之后的执念!?还是说确自己的父亲另有其人?!
顺喜儿无法分辨。
母亲是蓝太师膝下的爱女,蓝太师当年又是驻守在朔方城的燕丘太守,两家当年有往来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所以两人认识也是自然,男婚女嫁的年纪,芳心暗许,暗通款曲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此景,顺喜儿更觉得头痛。
不管是哪一种,这与他而言都是无法接受的,因为那都意味着他要从根本上否定赫连勃和母亲之间的爱情,而若赫连勃和母亲之间没有任何一点爱情,那自己又算是什么呢?
想到这些可能性,顺喜儿的心思是一刻都无法安静的放在内阁的事宜之上,常常在一些小事上出了纰漏,不是给奏事处少返了折子就是在勾红的时候点错了地方,好在有小竖给他兜着,才没出什么纰漏。
只是他这种心事重重,且又漫不经心状态却不是靠着小竖能瞒过去的,就连着刚回内阁的蓝太师都瞧出来有些不对劲儿,私下找小竖问过是不是花公公和皇上那边瞧错了人,怎么送来这么一个办事不上心的人来?
小竖嘴里虽是说着顺喜儿以前不是这样儿的人来,然而对于他现在的状态也是一筹莫展。
不仅如此,花季睦也是对着这些事瞧在眼里放在心上,只是他原本对顺喜儿也有些膈应,此番瞧着他这番模样,更是巴不得他惹出什么天大的漏子来,好一处解决了这个眼中钉,所以压根就没有开口提醒对方。
跟着顺喜儿一起做事儿的充保也是瞧在眼里,他倒是一如往常的热心肠,时常提醒顺喜儿不要拿错了折子,还经常帮他检查有没有勾红勾错的地方更是在对方魂不守舍的那几日提出要帮对方送奏折去太素殿来的话来。
小竖怕顺喜儿在赫连勃跟前有什么失态的行为来,便是准了充保的意,让顺喜儿跟着其他几个人只给奏事处送递批好的折子便是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天之后,充保家里突然出了些事儿,说是老父亲病重,正在弥留之际,说不好就是这几日要去了。
充保跟花季睦告了假之后便出宫了,而司礼监中留下的几个随堂太监,谁也没做过充保做过的事儿,所以这送折子去太素殿里事,又给落到了顺喜儿的头上。
因着没有旁人可以推脱,就算顺喜儿如何不想见赫连勃,却也只得硬着头皮上。只是在去太素殿偏阁的路上,小竖却又不得不再三嘱咐顺喜儿,道:“这几□□中虽是瞧着风平浪静的,关外也没有要紧的军报上来,但是你你也别太过掉以轻心了,今天的送的这个折子可是有极为重要的。”
顺喜儿听着,点了点头——他知道,今天送的这些折子中,有一份是赫连起递上来的。
许是自太子大婚以来,赫连勃和东宫关系越发亲近,正旦节中还为了让东宫开心,特意追加了原本已经让减免的庆贺杂耍,不光如此,还连着数日去东宫陪着看戏,听说还有几日是留宿在东宫里。
对于所有那些支持东宫继承大统的人而言,这是最值得庆祝的好兆头,连着蓝太师似乎也是因此而变得心情愉悦,身体也随之康健了起来。
然而对于那些把东宫视做眼中钉肉中刺的人来说,却是极为不好的兆头,这意味着太子之位不会易主,而在这些人中,最为着急的就应当属赫连起。
在不久的曾经,赫连起是赫连勃最看重的皇子,更是分封了江南一地作为封地,又因着那独一份的宠爱,自封王伊始,更有数年未曾就藩,也因为这个,朝中更有人认为,太子之位也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赫连起的囊中之物。
关于这一点,赫连起自己似乎也是从来没有怀疑过,然而在赫连勃四十大寿之后,他确是发现自己离太子之位越来越远,而眼下赫连勃重新将注意力放在太子身上,更是让他慌了神。所以在不久之前,他连夜写了一封折子,递到了内阁,那折子上的内容无外其他,表的是赫连起对于赫连勃的赤子之情,并在折中表示,作为西陵王朝的皇子,他理当为君父分忧解难,所以请求出兵朔方城,清除为祸多时的流光边患。
皇子请求出征,这是朝中不得了的大事,内阁里就连着蓝太师在内也不敢在那折子里批注一句,而是赶紧让小竖和顺喜儿单单送这一折去太素殿让赫连勃批阅,所以也难怪不得,小竖要细细的跟顺喜儿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再提醒了。
偏阁里依旧是小魏子在门外侯着,瞧着今日里来的是顺喜儿,他脸上的笑容更是多了几分,忙上前套着近乎,只是说不得几句,又瞧出顺喜儿那心意烦乱的模样来,于是又不得不担忧道:“喜公公,您这是有什么心事?还是前朝遇见什么大事了?”
顺喜儿勉强笑了笑,回道:“多谢小魏公公的关心,我只是这几日睡得不□□稳罢了。”
小魏子看着他面色苍白的模样,也不疑有他,而是叹口气道:“喜公公,你可得注意身体,这几日你没来,皇上也常问起你来,今儿个这样进去,我看皇上也要担心了。”
小魏子的话,若是放在往日里,顺喜儿听了还会觉得心里暖暖的,只是现下在他心里翻腾这关于母亲,关于裕王。关于赫连勃,更关于自己身世的问题,所以这话在他听来,只让他心里更冷了几番来。
瞧着小魏子又要说些没头没脑的话来,小竖忙及时打断了他的话,拉着顺喜儿就进了暖阁。
暖阁里早先开的那枝红梅早已经撤去,而是换了开得正热闹的牡丹,那牡丹不是别的,正是顺喜儿的母亲生前最爱的雪夫人。
眼看着几乎每年都会在特定的时候送往母亲所在的坤宁宫的雪夫人,顺喜儿更觉得胸口一阵钝痛,眼前更是一阵眩晕,脚下则是不由自主的一软,若不是小竖在一旁及时的拉了他一把,只怕此刻他早就跪倒在地上。
赫连勃似是发觉他的异样,目光也落到了那盆雪夫人上,随后又看向了顺喜儿,问道:“你不喜欢这盆牡丹?”
“不,并没有。”顺喜儿否认道。
“太子倒是喜欢得紧,刚才来这里的时候,还嚷嚷着要了几盆回东宫。”赫连勃说着从小竖的手里接过了那封由赫连起写的折子,目光确是一直落在顺喜儿的身上未曾挪开,“原以为你也会喜欢,看来并不是了?”
该如何回答赫连勃的问题呢?!
顺喜儿一筹莫展。
是的,他喜欢着雪夫人,从过去到现在,他从来不曾怀疑过。只是在得知母亲和裕王有可能存在私情之后他就变得有些无法直视这些曾经经由赫连勃的手送给母亲的一切,因为在他看来,这些曾经代表着赫连勃浓浓爱意的东西,全部变成了讽刺,直刺得他的内心阵阵发紧,发疼。
“你是身体有哪里不舒服么?要不要传太医过来瞧瞧?”瞧着他不回话,而那面色更是苍白得发紧,赫连勃的脸上也不免多了些忧虑,连着那原本已经打开的折子也没了看的兴致。
顺喜儿忙跪倒在他面前,回道:“小的只是前几日没有休息好,并不碍事,请皇上勿要操心。”
“即是回话,就好好的站着说就行了,怎么就突然跪了?”赫连勃说着,想了想,唤过小竖来道,“你去给他找个软凳来。”
小竖看了一眼顺喜儿,应声就往外走,只是他尚未走到殿外,就又听见赫连勃在里头叫住了自己,于是又急冲冲的回了殿里,而这一次,他瞧见赫连勃脸上少了之前跟顺喜儿说话的随和淡然之情,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脸凝重。
“去把内阁里的人都给朕叫过来。”
小竖楞了一下,有些不确定的问道:“叫到哪儿?”
赫连勃看了他一眼,回道:“自然是叫到这里。”
小竖楞了一下,脑子当下就跑出奇闻二字来。
今儿个不光是破天荒的把太子召到这太素殿名为龙德殿的偏阁暖殿里说话,连着这久不见朝臣的偏阁也要招见大臣了?!
可着还都是为着两位皇子之事来?!
小竖虽是有疑虑,但也不敢多问,只是乖乖的退出了暖阁。而在他出去后没过多久,就听见小魏子在暖阁在用忐忑不安的话音传着诸位大臣已经在殿外候着的话来。
“去把他们叫进来。”赫连勃盯着顺喜儿道。
顺喜儿应声而去,不过片刻,就双手抄在袖中,低着头走了进来,他的身后更是跟着内阁中的诸位重臣。
瞧着他们是要在此处讨论要是,顺喜儿便想要悄悄的离开,然而赫连勃却叫住他,说:“今儿个全是内阁廷议,你去把小竖也叫进来。”
顺喜儿又只得转出门去叫了小竖,而考虑着内阁诸位大臣中,蓝太师身居高位,内阁首辅又是国丈,年纪最大不说,又大病初愈,于是两人又找来一方软凳进来,放在了一侧。
果不其然,蓝太师被赐座,而在他落座之后,赫连勃方才敲了敲那炕几上的折子,道:“福王的这道折子,诸位可都看过了?”
“回圣上的话,臣等皆已看过。”众人回话道。
“那么诸位爱卿看来,福王请战一事,是准或是不准?”
众人面面相觑了一阵之后,吏部的赵闻介率先开口道:“回圣上的话,福王为分君父之忧,主动请战,是为西陵之福,百姓之福。”话到此,赵闻介却又突然话锋突转,“皇子出征,虽是好事,能为佳传,但是其弊却有二。”
“说来听听。”赫连勃抬了抬下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其一,皇子乃凤鳞龙角之辈,其安危非同常人,沙场之中,刀剑无眼,军中若为皇子安危故,必定会抽调兵力重点守护,而若边关一旦有变,一定会要造成前后收首尾不顾,而至兵力分散,一旦所有所差池,则必定酿成大祸。”
“其二呢?”赫连勃追问道。
“其二就是,兵权无主。”赵闻介环视了暖阁众人之后,方才又继续道,“眼下,朔方城中已有靖侯卫瓯镇守,而朔方城更有燕丘太守宇羽孟坐镇,卫瓯出身沙场,决断力和执行力,早已不用赘述,而宇羽孟此人,是燕丘土生土长的一员猛将,此人骁勇善战,勇猛过人,他与卫瓯两人曾经多次合作驻防,震慑敌军,可说是珠联璧合。此番若是福王再至,恐至军权分散,从而导致贻误战机。”
赫连勃沉思了片刻,方才开口道:“樊鸿,你觉得呢?”
樊鸿咳嗽了两声,道:“赵大人所说的确是实情。不过依着臣下来看,卫将军和宇羽孟也是在朝中为官多年,和福王殿下也算有些交情,所以就算是出现赵大人所说的第二种情况,臣下也认为卫瓯和宇羽孟一定能够度实事而定。毕竟,圣上膝下诸多皇子中,算得上文武全才的,也只福王殿下一人。眼下这样累积实战经验的机会不多,所以臣下认为,福王请战一事,可准。”
赫连勃又看了看房间里站着的诸人,问道:“你们的意思呢?”
除开蓝太师以外的众人,虽然是各执一词,但是又都不过是站在了赵闻介和樊鸿两人的观点之上,等到这群人纷纷说完自己的看法之后,赫连勃才将目光落到了蓝太师身上,:“太师,依着你的意思,此事该如何决断?”
蓝太师捋了捋一把长须,闭目沉思了片刻,方才悠悠开口道:“赵大人和樊大人都说得没有错不管准或者不准福王殿下请战,都是各有利弊。关于这些,诸位大人也都说得很清楚,所以老臣也不会再就这些问题再做任何累述。老臣只是想说着别的,方才樊大人所提,圣上膝下诸多皇子中,有政才的皇子不下数人,而称得上文武全才的,仅福王一人而已。这西陵王朝的江山,虽说是西陵子民的,可也是圣上家的,臣下等人,虽已经官至内阁,能勉力为圣上分担一二之忧虑,可终究是外臣。有句这老话说得好啊,打虎亲兄弟,上阵须得父子兵,所以不管朝中有多少得力的外臣,依旧还是比不过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能使上一把劲的兄弟父子。”
“太师的意思,微臣已经明了,只是福王殿下一旦到了朔方城,又如何能够避免意外的发生?”对于老太师的坚持,赵闻介首先提出了疑问。
“这一点并不难。”蓝太师微微一笑道,“首先关于福王殿下安危的问题,福王殿下在折中说了,若准了此次的请战,除了朝中增派的兵力之外,他会另带两百福王府的近卫随侍,不会占朝中任何一兵一卒,连同粮草都不会动用兵部和户部的。而关于兵权的问题,老臣是建议在准福王殿下请战的同时,圣上可亲下一到手谕给卫瓯,若遇见任何紧急情况,卫瓯可专权定夺。”
“如此一来倒是将赵大人的忧虑全都解决了,太师真是高见。”樊鸿在一旁笑道。
蓝太师摇了摇头,继续道:“只一点老臣还有其他的建议。”
“太师请讲。”赫连勃抬了抬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福王殿下毕竟还是皇族身份,圣上若是准了此次请战,看臣斗胆再请圣上再拨八百御林军,为福王殿下安危计,为防流光国诡计多端,谋算皇子。”
蓝太师话说着,便是从软凳上起身,然后跪倒在赫连勃面前,瞧着他跪下,那其余的诸臣也纷纷跪了下来,口里齐声朗声道:“请圣上圣裁!”
只是这群跪着的大臣中,却独独少了一人,那便是和蓝太师持有相反意见的吏部尚书赵闻介,此刻他站在那一群跪求圣裁的同僚中,显得有些鹤立鸡群,而他脸上的表情,更是一种少见的淡定,仿佛此刻与他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赫连勃瞧了瞧站得如同松树一般挺拔的赵闻介,对于他的特立独行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他只是免了众人的礼,而后道:“既是如此,此事就这样定了,准福王请战,兵部调拨三万精兵,责令户部随后羁押粮草军饷。”说到此,他又顿了顿,将目光落到了小竖的身上,“小竖,另传朕旨意,御林军,另播五千护福王安全,并听福王号令。另外,那道口谕,太师,还是你提朕拟了吧?”
蓝太师拱手而道: “老臣领旨。”
随着他一声领旨,暖阁中的众臣也纷纷拱手道:“圣上圣明!”
赫连勃挥了挥手,道:“得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没别的事儿的话,你们都退了吧。余下的折子,没什么重要的,就让小竖看着办吧。”
众臣领命而去,而就在他们陆陆续续踏出暖阁之时,小竖却突然拽住了赵闻介的袖子,低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于是就瞧见赵闻介停了脚步,继而转身又回到了里间。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