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母的加入让产量迅速地提升了起来。
每天虞信和吕氏去集市卖手帕的时候,大舅母就和虞婉一起在家里做书包。
书院每个月都会有三天的时间不上课,让书院的学生下山放松,老师们也能在一起吟诗煮茶。虞婉紧紧盯着这个时机把推车直接推到了书院门口不远处。书包不比帕子,占地面积比较大,虞婉特意让吕大舅做了几个挂杆。到了书院门口就能把斜跨的书包一个个挂在上面。
有前兜、有后兜、有隔层的书包定价五两银子到十两银子不等,为了防止记混,干脆一人负责一样。普通款、有兜款、隔层款、豪华款正好四个人包圆了,虞婉从旁协助,负责记录顾客的名字。
小豆丁随着学子们蜂拥而出的时候,远远就能看见一排排的书包搭在架子上。自己一家人还有大舅、舅母都背着个斜挎包在架子跟前招呼着。他急忙走了两步,“姐!爹,娘,大舅,大舅母”,跟着一起在旁边介绍了起来。
一来,小豆丁背着斜挎包已经好些日子了,除了虞婉就属他最了解了,见到隔层之类的设计也很快就明白了好处。二来,小豆丁毕竟是四时书院的学生,比起家里人还是很有信服力的。
要说小豆丁,还真的挺有经商天分的。第一次卖东西,除了刚开始有点紧张,乱绞手指,很快就变得落落大方,而且能根据自己在书院的生活详细地说明书包的便捷性,带来了不少的客源。
能来书院读书的,家里条件大都不错,因此书包的销量也不错。天色近晚的时候,他们就收摊回家了。
这次挣到的银子比以往都多。从前,一次性收这么多钱的时候还是虞婉给王大姑娘订制礼服。但当时的钱也是直接交到了虞婉的手里。虞信和吕氏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更不用说吕大舅和大舅母了。
有了这么多银子,虞婉的开店事项就立即提上日程了。
在镇上尝过开店好处的吕氏和虞信自然是双手赞成。不过,这次虞婉准备直接开主卖包的店面。
“之前,咱们卖头绳、络子、帕子这些都是小本生意,不如卖包赚得钱多包包。之后准备推出的双肩包,还有方便做生意人的腰包就主要放在店里卖。但是店开了以后,小件还是要到集市上去卖。第一,我们没有丢了小绣件的这份生意;第二,带着一两个包包样品也能给我们的店打广告。而且,我们还推出免费缝补服务。在我们这里卖的包包,如果哪里破损了可以到店里来免费修补。”见其他人不懂,她接着解释道,“所以今天卖的包包都要记录名字,只要包包哪里破了,报上名字我们就能查到是什么时候在哪买的,确定是从咱们手里卖出的就给人家免费补一下。说起来也就是几根绣线的事情。”
小豆丁反应最快:“因为我们有店,只要买了我们的包,以后坏了就能修。就算有人也跟着我们卖,除非也有店面,不然肯定还是我们的生意好。”
虞婉点点头。
虞信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店面开张的事情中去。现在每天吕大舅早上送吕氏去集市,到了晚上再接她回来。虞婉就和大舅母在家做包,日子过的是井井有条。
很快,虞信精心选择的店铺就开张了。店铺后面自带一个院子,虞婉计划着以后招绣娘就可以有住的地方了。当然,第一批住户肯定是他们两家。虞婉和小豆丁都有自己的屋子了。
在跟虞信商量过以后,虞婉决定正式让吕大舅和大舅母加入。至于大家怎么分成,那可能就要先开张一个月看看情况了。
预料之中的,斜挎包推出后,果然有了很多跟风的。但是,一来虞婉她们店提供了售后服务,二来虞婉又及时推出了双肩包和腰包,倒是留住了不少顾客。
不过,虞婉发现,最近虞信好像有点心不在焉的。
便宜爹前一段时间状态不是挺好的嘛,虞婉想了想,对了,最近生意红火,手里有了钱,又招了好几个绣娘,便宜爹这是想起在虞家村的极品一家人了。
正好,这不是快到一个月了么,大家也可以坐下来分红,再好好规划一下以后的日子。
见虞婉这么正式地让大家坐到一起,吕大舅先是一头雾水,然后心里一算,应该是要发钱了,就和大舅母喜滋滋地坐下了。
“咱们今天呢,就想说啥就说啥。我先问问大舅和大舅母。你们是准备跟我们一起干,还是说只领自己那一份钱?”
吕大舅搓了搓手:“那肯定是想跟着你们一起干,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行。”
虞婉瞟了一眼虞信,嗯,便宜爹脸色倒是没什么计划,看来对和吕大舅他们一起干没有太大的抵触。
要是放在以前;吕氏肯定不敢吱声。不过有了这些日子的经历,她的胆子也大了起来,笑着道:“哥和嫂子能来,我和婉子他爹不知道多高兴呢。当时,要不是嫂子二话不说就帮着我们一块干,哪有那么多包拿出来卖啊。”
嗯,说话有理有据,还点出了大舅母的贡献。
等他们商业互吹结束后,虞婉就问:“现在咱们店里进的东西都是在附近的店面买的,都不便宜,爹爹、大舅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
“其实我感觉咱们可以自己进货,”吕大舅又搓了搓手,见没人反对,接着往下讲,“咱们平时用的布料、绣线什么的还是挺多的,一样省一点,就能省出挺多的。”
虞婉也觉得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供货来源,现在包包虽然走向正轨了,但是虞婉还有其他的想法,能找到稳定的供货商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虞信就比较语出惊人了,他希望能找一名比较有经验的掌柜的。
毕竟他们五个人都没有经验,要是有人领路,肯定事半功倍。而且供货渠道的问题也就很好的解决了。大家一致拍板同意,虞信准备之后出去打听打听消息。
等店里的事情都说清楚了,吕大舅和大舅母就回自己屋去了。
虞婉就主动提到:“咱们现在也算有了点钱,往爷爷奶奶那送五十两银子怎么样?倒不是我不想多送,只是现在店里的钱不能少,咱们手头只有不到一百两,也是我的私心。得给子安留一些,毕竟科举用的书都不便宜。我前几天听赵姑娘说了,子安现在学得很好,估计下个月就要升到童生班去了。这笔钱是肯定要花的。”
闺女说的句句在理,又提到了自己心里一直惦记的事情,不过在府城呆了这么些日子,虞信也比以前理智多了,想了想,斟酌道:“不如就送三十两吧。且够他们花用了。”毕竟现在自己儿子也很出息,对于侄子他就没有这么热切了。
看便宜爹还算上道,虞婉就建议:“不如给十五两银子的现钱。其他的,买些米啊,布啊的。还有府城的特产什么的,也能都用在爷奶身上不是。”
虞信点点头。
虞婉就决定到时候大张旗鼓地把东西提回去,让村里人人都见着。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