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虞婉没有先做荷包,相反,她绣了很多手帕。帕子比荷包简单,虞婉只要将大小裁好,由吕氏锁边,再在边角处绣上花样即可。
虞婉在帕子上绣出花朵的花边后中间镂空,看上去简约又大方,又不费时间,做了牡丹、杜鹃、丁香、荷花等种种样式。
手帕弄了一批后,虞婉将买来的碎布料翻开,将里面条状的都拿了出来,将两边对到一起缝起来后反过来就成了一条细绳。一口气做了许多条长短一致的绳子后,虞婉挑选出一根桃红、一根鹅黄和一根翠绿色的编成一条细细的麻花辫再将俩头打个结,结后还剩的一点头就剪成细条,像个穗子似的,一根色彩鲜艳的发绳就做好了。
虞婉叫吕氏来看;“娘,你觉得这发绳怎么样?到时候我们卖三文钱一个,五文钱两个。这还有许多缝好的绳子,到时候多搭配出几种花样来。”
吕氏看着不错,正好络子已经打了不少,她就过来给闺女帮着缝布条。
这活干起来简单,一个下午母女俩就编了几打。因为材料都是各家布店的碎布条,再加上颜色的搭配,没有一个头绳是一样的。
虞婉又打了两三个柳叶攒心梅花络,绣了个和合如意的荷包算是镇摊之宝。
等了两天虞信的手推车才做好了。呵,这手推车走起来左摇右摆的,虞信也知道做的不好,挠了挠头,“虽然走不咋方便,不过停下来的时候还是稳当的。”
虞婉看着却觉得挺不错的。车上的架子都能拆下来。她和吕氏回来的时候就可以把东西都收在车里面了,还挺方便的。
虞婉和吕氏就把东西一样一样的挂在架子上,至于手帕便叠起来露出花样放在面上,展示给虞信:“我和娘准备到街上卖点手工。爹爹觉得怎么样?”
虞信嘿嘿地笑:“挺好的。正好明天我要去码头,帮着你们把车推到镇上去。”
三人都要出门去,小豆丁就一个人在家了,吕氏不放心,就把小豆丁送到柱子家去和小花做个伴。
虽然天还黑着三个人就往镇子上走了,不过路上有些远,到了镇上天早已经大亮了。
虞信自去码头了,虞婉和吕氏就照着昨天练习过的把架子装上,东西摆出来,推着车在街上溜达了起来。
光溜达不行,虞婉还吆喝起来:“瞧一瞧、看一看,上好的头绳、手帕和络子便宜卖啊。款式新,样式足,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吕氏哪里见过这种阵仗,不好意思得很,虞婉不勉强她,只自己一路吆喝。
很快就有人围了上来,吕氏就把推车停下。虞婉热情地问:“这位婶子,你看点啥?头绳只要三文钱,五文就能买两个。现在的姑娘都喜欢这样的。你看,每个样式都不一样。”说着就指着自己的大辫子上绑的头绳,“还有这络子八文一个,样式也好看,要是有玉啊什么的戴上就更美啦。”虞婉打听过价钱,成衣铺里有的东西她都便宜五到十文。不过,这些不值钱的小物件才是大头。
东西呢,都不贵。这个妇人挑选了一会买了两根头绳两个络子。
“两个头绳五文,一个络子八文,两个算您十五,一共二十文。”
妇人付了钱拿着东西就走了,虞婉还在后面吆喝着:“常来啊婶子。”
有了开门红,吕氏也高兴得很,壮着胆子学着虞婉叫卖起来:“瞧一瞧看一看……”
饰品什么的,还是最吸引小姑娘。好几打的头绳眼看着就剩不下几根了,不过手帕、荷包倒没卖出去几件。帕子一个要二十文,价钱贵些,且不像头绳、络子似的,平日里不拿出来就看不见,一般人家也不用这些。
一波客人走了之后,吕氏一边清点东西一边跟虞婉讲:“婉子,这帕子还剩好些。那络子和头绳倒是快没了。”
“没事娘。”,虞婉和吕氏推着小车就到了一处冷清的街道前面。
吕氏看着各户前面挂得红灯笼,脸色一变:“婉子,咱们去别处卖吧。”
“怕啥,”虞婉指了指各家门前,“这会子她们又不开门营业,不怕碰见出来的客人。”,说着就推着车进了街里叫卖了起来。
青楼里的姑娘平日里都是妈妈叫裁缝上门来量身制衣,还是第一回遇见在自家门口叫卖的,好些个姑娘都好奇地出了门。
虞婉对着她们一样热情洋溢:“您看这个帕子,素雅得很,只要二十文。”
一个姑娘相中了虞婉的柳叶攒心梅花络:“这个怎么卖?”
“您眼光可真好,这个是我们家的看家手艺,只要五十文。”
旁边正挑着的姑娘听着就笑了:“你不是说这些络子八文一个,十五文俩吗?”
“那些络子是那些,这个不是单独放在一处嘛。而且这个络子打起来麻烦的很,花了我整整两日才成呐。”
这姑娘听了美滋滋的:“行,就这个吧。还有那个荷花的帕子,给我拿粉色底的。”
虞婉麻利地算账:“络子五十,手帕二十文,一共七十文。”,说着还不忘给自己打广告,“您要是有喜欢的样子,我这边也可以定制,还能在上面绣字什么的。”
还真有感兴趣的姑娘,问道:“你这个帕子能不能做绣梅花的?”
虞婉随手拿起一个帕子给她们比划:“您看,这些花的花瓣大,所以能做镂空的。要是梅花,镂空的就不美了,不若花一支梅花或者一树更显风雅。就是我的花样子今天没拿来,不然也能给您选选。”
“定一个帕子什么价钱?就绣一支梅花,再绣上梅梅两个字。”
想必梅梅就是这个姑娘的艺名了,“您看湘妃色的帕子如何,在边角上绣上一支红梅,枝边绣上褐色的字。因加了字,再者废的时间和绣线也多些,要五十文。不过,您要是不来取,这帕子就废了,得先交二十文的定金。”
几十文钱对这些姑娘来说不过是毛毛雨,梅梅直接就给了虞婉五十文:“做得好些,我以后还在你这做。”
虞婉收了钱想着,看来今天还要买些纸笔来好把花样子画一些出来。
往青楼街上转了一圈,东西就没剩下什么了。虞婉和吕氏又到上次的馄饨摊喝了碗馄饨。
吕氏这次可是半点都不心疼钱了,反而两眼放光:“今个才多一会,就挣了快一两银子啦。”
看着头绳和络子卖得多,不过东西也便宜,主要还是手帕都被买走了占了大头。
吕氏看着手推车,虞婉到书斋去买纸笔,没一会就灰溜溜地出来了,无它,买不起。最便宜的笔墨都要一两银子,再加上纸。要是买了,之后做女红的材料钱可就都没有了。
头绳出来了,估计很快废布料就卖得贵了,虞婉赶紧又跑去各家店里把废布料买了一批。这次虞婉买了足足有半车,看来能用挺久的。
其实这也是虞婉多想了,头绳要先挑选出料子,再缝上、翻过来、编好、打结、剪碎最后才卖三文钱,比起成衣店的生意来说就是毛毛雨啦。
不过,虞婉也有些发愁,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产力低下。她们娘俩要死要活地干了快有半个月,不过半天就都卖完了,看来还是要拉人入伙才行啊。
正好来了镇上,又挣了点钱,虞婉就买了几个大肉包给自己的便宜爹送去。
虞信见着她们给自己买了肉包很是高兴,嘴上又说不出话来,只好狠狠地咬着包子。
吕氏等他吃完了才把今天的事情眉飞色舞地说了。
“闺女,你咋这么厉害哩。”,虞信听完了也是激动得直搓手。
家里人高兴,虞婉也很开心。只是两个人光顾着乐了,半点没想到以后的事,虞婉只好开口道:“那以后咱们可咋办?”
虞信和吕氏不明所以。
虞婉就耐心道:“我和娘做了这么些日子,半天就卖完了,这做的跟不上卖哩。”虽说这些东西不是消耗品,肯定生意不能一直红火,不过现在的产量也太低了,肯定要拉人入伙。虞婉瞧着柱子一家都很不错,还借了爹三两银子呢,不过,还要看看自己这便宜爹是不是又想和家里藕断丝连了。
虞信听了后想了想就道:“要不让柱子媳妇也跟着一起干?”
“俗话说的好,亲兄弟还明算账呢。要让婶子一起干我肯定没意见,就是咱们得先把钱啊这些的商量好才行。”
闺女说的在理,况且她们的手推车比自己在码头做工赚得多,虞信就推着小推车和她们一起回了家,要是让柱子媳妇一起干,还是得自己去说哩。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