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这几日正因不能看戏烦闷着,花令就把介绍册递了上来,只见册子正面空白,第一页是清秀的小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再往下看,写着作者的名字曹雪芹。
太后心想,不知这曹雪芹是谁?莫非是那首苏轼那般写出《水调歌头》的人物?
接着往后翻,就见一个似先天不足似的女子立在窗前,眉心微蹙、眼波含情,仿佛有万千心事,凭栏记愁,不知与何人诉说。她梳着垂鬟分肖髻,只简单的插了两枚银丁香和小小的绒花。雪白的披风上点点红梅衬得她整个人更为瘦弱,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了似的。上面写着她的名字:林黛玉。
再翻一页,便是这女子坐在桃树下的一块石头上掩面而泣,身边放着个绢袋,露出里面放的一些桃花。石头边搭着个花锄,旁边还有个小坑。整个景中桃花飞舞,洋洋洒洒。旁边批着一行小字: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再往后翻又是各式各样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莫非,这都是这出戏里的人物?太后赶紧让花令去把虞婉叫来好给自己解馋。
正巧,四皇子越明诚来拜见太后,太后顺势就把这册子给他也看了,两人还津津有味地讨论了一会。
等花令说偏殿布置好了,太后这才迫不及待地由四皇子扶着移步看戏去了。
等太后坐定,就见偏殿左侧有一架屏风把后面的人隔开。正面的空地上摆了榻子、桌子、杌子等物件和许多个百宝架将空间隔成左大右小的两边。
看着这与众不同的场景,太后兴致勃勃:“开戏吧。”
此时人物走动,旁白在一旁介绍:“贾宝玉的前世真身是赤霞宫神瑛侍者。而林黛玉的前世则是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这才有了如今这段故事。”
旁白一停,就见这左边屋子里陆陆续续坐满了人。
其中一名老妇半倚在榻上闭目凝神。太后看了册子,知道这就是贾母了。
只见屏风后面许多声音叫喊着:“林姑娘来了,林姑娘来了。”,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好像真有那么些个人在外面奔走似的。
屋子里的人不住地往外张望,紧接着几个丫鬟婆子就簇拥着画上的林黛玉进来了。
这时候,一阵凄然的乐音响起,林黛玉泪凝于睫,刚喊出声“外祖母。”就被急忙忙迎过来的贾母抱在怀里。祖孙俩好好哭了一顿才被身边的人劝住,贾母就向黛玉介绍了自家的儿媳妇并叫来的三个孙女。见黛玉身边就一个懵懵懂懂的小丫鬟和行为局促的老妈子,贾母还把自己身边的得力丫鬟拨给黛玉一个,起名叫紫鹃。
贾母亲热地把黛玉搂在怀里一同坐在榻上,正细细问黛玉的情况,一阵爽朗的笑声便由远及近。
这时候旁白便起声了:“黛玉思忖道: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只见来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王熙凤的扮演者就出场了,她衣着华丽,头饰隆重,在贾母面前自比别人多了份自在和气派来,“我来迟了,未能迎接远客!”
贾母待她果然也与众人不同,显得很是亲昵,还在林黛玉面前打趣她。
要说这王熙凤真是个人物,亲热地拉着林黛玉的手儿,嘴上抹了蜜似的,“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跟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从头夸到脚,夸得贾母心里熨帖,哈哈大笑。
待和林黛玉寒暄过后,又见她和贾母的二儿媳王夫人说起家事来。
旁白声又起:“黛玉想着,这二嫂子只怕是掌着家里事呢。”
众人坐了会,贾母的两个儿媳就提出要带黛玉去见舅舅了,贾母便让她们下去了。
趁着这会,花令瞧了瞧太后,太后看的正目不转睛呢,就是林黛玉下场了都没撤开眼神,面前的茶水也顾不得喝,都凉了。花令只好命人给太后换了热茶。
再瞧四皇子,他倒是手里拿着茶盏,但显然看的也是津津有味呢。不过,他时不时就兴趣盎然地往屏风后面看一看。
花令心中一动,那虞姑娘就在屏风后呢。是个妙人,怪不得四皇子也感兴趣。
贾母的两个儿媳带着林黛玉在百宝架之间穿梭,这下太后知道这些百宝架是做什么用的了。
旁边补充道:“不巧两位舅舅都不便相见,林黛玉就跟着二舅母到了她屋里。”
正巧,林黛玉和王夫人已经拉着手坐到右边屋子的榻上了。
一个小丫鬟来通报王夫人:“老太太传膳了。”
王夫人摆摆手,“知道了”,接着对林黛玉讲起话来:“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往庙里还愿去,尚未回来,晚上你看见就知道了。你以后总不用理会他,你这些姐姐妹妹都不敢沾惹他的。”便拉着她往外走了。
林黛玉回到:“舅母所说,可是衔玉而生的在家时记得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叫宝玉,性虽憨顽,说待姊妹们却是极好的。”
两人自是一番谦让吹嘘。又顺着百宝阁走了一会到了左屋。
太后的注意力都在林黛玉身上,这会子回过神来发现左边的屋子早已经和之前不同:贾母等人已在桌前做好了。
王熙凤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黛玉十分推让,贾母发话后方才从了。三姐妹等黛玉入了座才跟着依次入坐。
旁白随着丫鬟们上物什又响起来了:“黛玉家中与此处全然不同,眼见上来的口杯、茶盏等物全然不知该如何用,只得偷偷瞧着三姐妹做完了才跟着做了一通。”
贾母就让其他人退了下去,只留孙女们和黛玉说话。
还没说了两句,就听小丫鬟通传:“宝二爷来了。”
只见一个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的翩翩公子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进来了。
旁白赞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又接着道:“林黛玉心想: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
只见贾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即转身去了。
等回来时已换了身家常装扮,胸前戴着个金项圈里边镶着块玉,这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此时旁白声又起:“这装扮越显得他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贾母先嗔他未见客就脱了外裳,又让他与林黛玉姑表见礼。
这时音乐响起,伴随着一声“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的低吟,两人行完礼竟都愣住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