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七年,杨坚下旨,开江淮间运河,悲戚山阳,南至扬州,汇入长江。又下旨开凿山阳渎以通运输。
梁主萧琮,率其下二百大臣入朝,臣服大隋。杨坚下旨废梁国,大赦天下,免除梁国居民徭役十年。拜萧琮为柱国,封莒国公。梁国就此覆灭。
杨坚下旨派武乡公崔弘度驻兵江陵,以备后效。
如此,隋主之心,昭然若揭。
伐陈准备已经摆上台面,不管我心里对朝堂有多少不满,如今都应暂且放下,与杨坚一同,全力备战。
大隋国力日盛,兴修水利速度很快,又经过义仓设立,国库丰盈。
水渠修好,其实便已然解决了主要问题。长城已经巩固,接下来只要调配兵力投入长江沿岸即可。
可是,这个时候,我却发现了朝堂之上的蠢蠢欲动。
*****************************
沙钵略可汗之子阿史那雍虞闾入朝进贡,并且请求杨坚恩准其可游猎于代地,为表嘉奖之意,杨坚恩准,并且厚赠其酒食。雍虞闾感激体鳞,带沙钵略再次称臣,如此才肯离去。
只是,雍虞闾在大兴城时的所做作为,引起了我与杨坚的注意。
他拜访过高熲、鱼庆则、杨素、苏威、长孙晟等等朝堂重臣,常常派亲信穿梭于大臣之中,不知所谓何事。
几人如今便在堂下,杨坚一如既往的不置一词,于是便有我问道
“说说吧,那雍虞闾到底想干什么?”
“回皇上,娘娘,以臣多年对于雍虞闾的了解,此人野心极大,怕是看到父汗多年努力付诸东流,心中不忿。想借我大隋之力,剿灭达头与阿波。”长孙晟道。
“可是如今沙钵略在位,他却如此积极拉拢我大隋势力,这着实不寻常。”我道。
“……或许……他想篡位呢?”一旁的杨素,冷不丁的冒出了一句。
杨坚犀利的双眼扫了过去,我也是有些意外的望向他。
杨素似乎发现自己的话说的过了,于是轻咳一声,不再多言。
高熲见状,道
“臣以为,雍虞闾如此做,定是有所图谋。他派到臣府上的使者所言,便是让臣在皇上皇后面前进言支持他,并且向臣表达了他对于大隋的衷心。”
“臣以为,不可善做定论,但是事情蹊跷,不得不防。”高熲道。
“……大义公主,可有异动?”片刻,我看了杨坚一眼,问道。
“回娘娘,臣派去的细作并未查出大义公主叛逆的证据。然而大义公主却是对沙钵略可汗产生的不满,二人如今实有嫌隙。”长孙晟道。
“不会吧……”杨素想了想,不可思议道
“以臣这些年对大义公主的观察,她反隋之心从未减弱,虽说如今暂且归顺,但是她的心思,昭然若揭,藏也藏不住的。只要沙钵略可汗在,她便仍有反隋之希望,她怎会自掘坟墓呢?”
“……”
“……”
杨素的话一语中的,众人面面相觑。
杨坚眯起了眼睛,想来他也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同寻常。
“是不是……”鱼庆则一惊,恍然大悟道
“是不是那沙钵略快不行了?”
“鱼兄何以这样讲?”苏威疑惑。
“我们这些当兵的不像你们弯弯肠子那么多,”鱼庆则到,
“直截了当的想,若是没有了利用价值,还供着他干什么?”
……
一时间,鱼庆则的话引来了众人的沉默。
沙钵略真的就这样不行了吗?
我心里一直把他当作当世最大的对手,我虽从未见过他,但是通过各种渠道,他在我心里一直是勇武的形象,高大威猛,力拔山河。怎会就在这一夕之间,便就日薄西山了呢……
别说我不相信,我看向杨坚,他平静的神态下,同样的掩不住错愕。
“过刚易折,上善若水……”
半晌,高熲幽幽一句,掩不住的沧桑。
*****************************
开皇七年,沙钵略可汗病逝,为表悲痛,杨坚下旨罢朝三日,并派长孙晟与太常寺卿出使突厥悼念,面面俱到。
*****************************
沙钵略可汗遗命,其弟叶护处罗侯继承汗位,号莫何可汗。
开皇八年,莫何可汗西征突然阵亡,沙钵略可汗之子雍虞闾即位,号都蓝可汗,迎娶大义公主宇文英蕴为可贺顿。
我一直心中疑惑,这莫何可汗死的也是太为突然。莫何可汗年轻气盛,帅大军西征。就算阿波再为勇武,一招变将莫何斩于马下也着实是不切实际,难以想象。
有如此想法的不止我一人,杨坚似乎与我所想一致。
很快便有长孙晟传来密信,据悉,莫何似是中毒而死,与雍虞闾所言的斩于马下,相差甚远。
我心中冷笑,宇文英蕴这是将中原这套杀人于无形,用到了极致。
突厥的内斗愈演愈烈,我常常听着突厥消息好似在看一场大戏。只见长孙晟穿梭于其中,将本就浑浊的水搅得越发的混沌不堪。
有的时候,确实是够缺德的。只是自己有把柄,也不要怪敌人不抓。
宇文英蕴似乎沉溺于争权夺利当中,好似有些淡忘了复仇之事。
这也是好事,如此,杨坚遍将所有的心思从西北集中到了南方。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