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西游记

    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晏希音此番有自己意识时,发觉自己身处一片混沌之中。

    不知阴阳,不通辰光,不知天日,不知昏缯,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

    她抬起自己的手,发现自己的躯体竟然是在一个极为狭窄的地方,伸出手,舒展一下腿,便能接触到尽头。这个地方如同温泉水一样舒适,恰如其分,不冷也不热,不多也不少,把她整个笼罩在其中,灵魂都舒适地在之中游荡。

    每隔少倾,阴阳调和之处,散发鸿蒙紫气,受天真地秀,感之既久,荡涤经脉,运至紫府,修炼灵台,迎天地精华,先天之气。

    晏希音每每伸展手脚之时,都能感受到一个慈爱温柔的手在她身上抚过,一个清冷而柔和的女音细细跟她说话,经常能听见一个端正恩慈的男声亦对着晏希音柔声轻哄。

    等到她在妇人腹中久了,逐渐能听清外人之语,遂知他人唤她生身父亲为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生身母亲为瑶池王母,乃是玉皇大帝之妻。

    玉帝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待得玉帝王母得享尊位,再无亲生孩儿出世。

    到灵山胜境,雷音宝刹之前,佛祖如来每九十九载广发筒帖,邀各路神仙罗汉菩萨尊者地仙前来听讲法会。

    玉帝王母亦前来灵山。谁知王母在听佛祖弘法之时,觉紫气东来,忽而有感,造化有异,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方知腹中竟已有九十九日大孩儿,而其恍然未闻。

    如来知一切来事,掐指一算,算得此孩儿与他有缘,乃是他此间世界最后一亲传弟子。此弟子怀于佛会之时,需怀九十九载,于灵山诞生。

    玉帝王母久未有子,又是亲生孩儿,待之如珍宝眼珠,天地奇物,玉盘珍馐,旷世异宝,毫不吝啬。

    待到九十九载过去,玉帝亲陪王母至灵山,期腹中婴儿降世。

    晏希音此时已能清晰感知外界,偶然听闻一些随风而来的细语。

    “金蝉子已下凡几世?他此番劫难,怕是要了结了吧?”

    “可还记得佛祖压于五行山下猴头?金蝉子与他有缘,猴头恶贯满盈,将助金蝉子行此大功德。”

    …….

    还是个胎儿的晏希音懵了,敢情这不仅仅是来了一个仙界剧本,竟然还到了西游记的世界来了。

    这是一个可怕至极,弱者皆如蝼蚁的世界。

    唐僧师徒种种奇形怪状,下凡之神仙佛道妖魔,又给凡人带来了多大的灾难。

    猪八戒曾经统领十万天兵的天蓬元帅,如何就色-迷心窍,竟然在玉帝宴席上公然调戏嫦娥?

    无论是天上人间,官位到了这个份上,只有何等的智障才能做出这么愚蠢的事?

    猪八戒这种天庭万人之上的元帅,竟然在得观音点化,助唐僧取经之后,竟然还看上了一个凡女高翠兰,还在高老庄做苦工,就是为了娶高翠兰。

    这不仅仅是愚蠢了,是没有智商才能干得出天上的元帅娶一个普普通通的凡女的事吧?而且猪八戒根本还没有拜唐僧为师,就弄了这么一出,给唐僧一个什么印象?给孙悟空一个什么想法?天庭统御十万人的将领,就是这么个行事,说出去谁信?

    而猪八戒早不暴露,晚不暴露,就在新婚之夜,突然就暴露出自己的真身,免得真得铸成大错了。这时机地点简直巧合得让人想不怀疑都难啊。

    沙僧是真真正正吃过人的。

    且不说吃过多少人,单就那九个僧人的骷髅,可以浮在鹅毛都浮不起来的流沙河,连同观音的葫芦一道送唐僧过河,就证明他至少吃过九个僧人。

    凤仙郡只因为郡守推翻了贡品,贡品被狗吃了,得罪玉帝,便在唐僧师徒来之前,三年未有一滴甘霖。

    “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

    玉帝仅仅因为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害得整个郡的百姓饿死数万人之多,饿殍满地,造成人间地狱。此间罪恶,比夏之有桀,商之有纣,又有何异?

    而凤仙郡郡侯,悟空都称其为清正贤良的父母官。自大旱后日日求神拜佛,无论哪一路神佛都求遍了,连江湖骗子都不肯放过。

    号称普度众生的佛祖,心怀天下的仁德之君玉帝,个个法力无边,莫非不知道凤仙郡百姓之惨烈,凤仙郡郡候之清正?

    求取真经是为了普度众生,可是凤仙郡数万百姓,莫非不是芸芸众生之一员,莫非就是可以肆意践踏之草芥,莫非就是诸天神佛可以一笑置之的玩闹?

    吃了狮驼国整国臣民之黄师白象,回做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坐骑,便诸事已了。

    吃了一国人的金翅大鹏,乃是如来的护法,甚至还是如来的娘舅。

    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下凡几年,不知吃了多少凡人,被收回兜率宫后,便安享太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好一个“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好一个“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

    好一个“修真之径,正善之门”。

    《西游记》就是86版所说的,孙悟空反抗强权,敢于对抗世俗,唐僧带着洗心革面的师徒几个,从刚开始的些许不合到同心合力,不畏艰险诱惑,打不赢就去搬救兵,唐僧固执愚昧,猴子冲动无脑,猪八戒好吃贪色,沙僧只会说“大师兄,师傅被妖精抓走了”,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吗?

    如果仅仅是这样一个故事,《西游记》如何能够位于四大名著,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一起,市井流传,家喻户晓至今?

    每一个故事,影视作品都要放到当时的具体环境来看待它的创作主旨。

    《西游记》是作者集成自古以来的诸多传说,在明朝写成的,而86版的《西游记》,拍摄于百废待兴,浩劫过后的82年。在这个时候,由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拍摄完成,并要经历各种审查的《西游记》,是不适合拿原著直接来拍摄,必须做出一些改编的。

    86版本《西游记》的改编,台词,剧情增减,服装,选角,特技,布景,歌曲,配乐,舞蹈,动作等等,在那个时代已经尽力做到了最好。即便是相对于过去30多年现在的诸多版本,也是胜出诸多。

    只一句话,86版的《西游记》,影响了多少代人,始终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而其他版本,就淹没在时代的洪流,消失无踪了。

    且不说那些神奇的改编剧情,服装,没多少进步的特效,越来越无法欣赏的音乐,单说86版本的俊男美女们,穿衣打扮,实在胜过现在的诸多翻拍多少条街不止。每次看见新版本西游记的仙女和女妖精们,就恨不得马上回去看86版的仙女们洗眼睛。

    真不理解现在电视剧电影的选角,莫非是吾等眼睛都出了问题?

    《西游记》原著的思想意义极其丰富,其一就是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西游记》毫无疑问,是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秩序的批判。

    作为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国王,有国王迷信道教,要把所有的和尚抓起来;有国王想要治病,必须要1111个小孩的心肝,于是就真得把民众的孩子养在鹅笼里,准备开腹取心肝;有国王因为王后被妖怪抓走了,就一病不起,百事不管,全国寻医问药,许以高官厚禄。

    文不思政,武不思战,望之不似人君,不外如是。

    一国之君,能够以一种宗教奉为圭臬,整天以国事问国师,不思勤政爱民,专求仙问道,亡国之期莫非远矣?

    本应百姓父母,爱民如子的国君,竟然要活生生地为了可笑至极的长生不老,要挖走1111个孩子的心肝,商纣尚且不及啊。

    看似情深似海,专一如初的国王,几年不打理朝政,荒废国家,竟然没有被朝臣推翻,没有被外族入侵,没有被同室操戈,实在是祖上积德,时运颇佳。

    《西游记》创作的年代,明朝几个皇帝都迷信道教,甚至有的几十年不愿意上朝,作法炼丹,求仙问道,把皇宫和朝廷都弄得乌烟瘴气。明朝的锦衣卫,司礼监,会同馆,东西两厂,鹰爪遍布朝野民间,更是使得民不敢言,官不愿为,民怨沸腾,哀鸿遍野,民生凋敝。

    明朝一代,荒谬之事数不胜数,嘉靖一代,竟有好几个内阁大学士是因为敬献仙方给皇帝,然后得到提拔的。

    这些仙方里面,有诸多关于房中术,双修之法。这些相当于国家正部级干部以上的官员,靠的就是贡献房中术而取悦圣心,飞黄腾达,一步登天。

    而这些大学士们有一个特别的职责,就是替皇帝撰写青词。

    青词,就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一般为骈俪体,用红色颜料写在青藤纸上。要求形式工整和文字华丽。

    明朝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现实就是,你青词写得好,就能平步青云,写得不好,就要去烟瘴苦寒之地,死了都可能没人知道。

    在《西游记》里面,一心奉承国王修道的大臣们,对要挖孩子心肝闭口不言的百官,公主被抢走无一人敢答的文武,不就是这些“木雕成的武将,泥塑就的文官”。莫怪乎明朝最后亡于农民起义和清兵入关,当时举城投降的官员远比誓死反抗之人多了多少倍?当时清兵将领酷爱读《孙子兵法》,而明朝守将竟有些人不知其为何物。

    《孙子兵法》有何用,不如多写几篇青词,拿来孝敬上司和皇帝。

    在整部《西游记》里,人间,天庭,地狱,西方都有完整的一整套统治秩序,规范了人,仙,佛,鬼,妖,魔等所有生灵的一切轮回。

    这就是说,人活着,有国家朝廷管着你,成仙了有天庭,成佛了有西方,死了有地狱,是一个根本无法摆脱的轮回。

    无论人如何挣扎,都在这个秩序之中。

    而这个秩序之中,人间刑不上大夫,皇孙公子打死平民如同打死草芥,官员皇室的生死在皇帝的一念之间,上仙玉帝可以随意作贱小仙乃至大将,如来可以操控所有诸佛菩萨的一切,极乐世界仍然公然索贿,佛祖认为经书卖得太贱,地狱里无穷无尽的冤屈和怨气,阎王可以随意让小鬼判官魂飞魄散,小鬼可以对你肆意打骂。

    有后台的被收走了,没有后台的被打死了。

    出身和实力决定一切,正邪,善恶,对错都不再重要。

    即便是作者本人,也被困于这样的秩序之中,再如何挣扎哀鸣也无济于事。

    作为人乃至其他生灵,有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本能。

    但是在《西游记》里,哪怕是你死了或者成仙了,都不能摆脱这种束缚。

    我们生而在这样的秩序之中,但是这种秩序的一切是否就是合理的?

    我们被秩序所赋予的追求,是否就是我们本心所想要的?

    我们所想要的,真得那么重要,重要到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去争取?

    悟空作为天生地长的石猴,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亲戚朋友,“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悟空只是天性使然,觉得钻到瀑布后面好玩,于是成了猴王,“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

    猴王过了许久的享乐日子,知道了生死,害怕死亡而啼哭,于是通背猿猴出来,告诉猴王,“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有不生不灭,长生不老之法。猴王历经坎坷,走了漫长路程,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师傅菩提祖师,拜师学艺。

    猴王成了悟空,学会了本事,荣归故里,给小猴子们找到了兵器,可是自己却没有趁手的,便去东海龙宫夺了金箍棒,惹恼了龙王;被阎罗王抓到了地狱,悟空不肯就范,触犯了地狱法规。

    一张白纸的猴子逐渐被六界教会了诸多东西,也触犯了诸多规矩。

    被天庭招安成为弼马温后,非常勤奋,高兴自己有了事情做,昼夜不睡,滋养马匹。

    就如同刚生下来的婴儿,慢慢知道说话,走路,吃饭,喝水,知道说话比别人流利,走路比别人快,比别人会唱歌,会更讨大人喜欢。

    我们加入一个班级,班里有组长,班长和班干部,有权力,名誉和地位;我们进入小学,要当少先队员,因为这样有面子,这样更好听;我们进入初中,要做共青团员,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权利和名誉;我们进入大学,要做党员,要做各种学生干部,因为这是另外一种往上爬的资本。

    是这个世界教会我们,人是不同的,要更努力地向上爬,向前进。

    悟空起初连弼马温是什么都不知道,他的脑子里面,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有事做反而高兴。等到他知道原来弼马温只是一个芝麻大的官时,知道原来天庭的制度那么分明,还有无数官压在他头上,他就受不了,回了花果山,用天庭上教会他的,把自己封为“齐天大圣”。

    等悟空成为齐天大圣后,发现这个大圣只是一个名号,蟠桃会都轮不到他。于是孙爷爷又不高兴,就要收拾你们了。

    悟空从一只在花果山里喝山泉水吃树果的猴子,一步一步,被世界教会了权力和欲望,教会了名誉和尊荣,好几次大闹天宫,最后提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种另一个版本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悟空能做三界之主,成为玉帝吗?

    不仅是做不了,悟空也并不合适,且悟空本人并不是真得想做。

    玉帝是那么好做的吗?

    且不说玉帝本人“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单是那么多的繁文缛节,错综复杂的关系,纵横交错的利益等等,即便悟空能够学会,也不是他本性所希望过的日子。

    不断滋长的欲望,使得悟空迷失了本心。

    弼马温也好,齐天大圣也罢,打扫马厩也好,看守蟠桃园也罢,悟空所追求的,悟空所需要的自由,悟空所理想的生活,都不在这里。

    而叫悟空弼马温或者齐天大圣,是天庭诸仙对于悟空的看法,是外在的人对悟空价值的衡量,给悟空贴上的标签。

    悟空真得只有这些价值吗?

    事实上,即便悟空真得坐上了玉帝,他得到的,也大大超过了他所失去的。

    个人的自由与追求,从来都不与外界对你的看法有关,仅仅在于个人自身的本心和本我。

    人作为社会的个体,不断追求个体的自由和价值,当这个追求无限放大,触及社会固有的阶层和规范时,社会必然不会允许人的这种行为。

    《西游记》里面无处不有的阶级和地位,把所有生灵分为三六九等,要求人严格按照这样的阶级来行事。一旦有人打破这个规范和阶级,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压制。

    所以当悟空想当玉帝时,如来被请来了,把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下。

    这就是个人和社会冲突所不可避免的,也是作为想要突破社会秩序,跨越阶层,被旧有秩序压制的必然结果。

    如果《西游记》在这里结束了,悟空反而不是被压在五指山下,而是干脆被弄死了,更有悲剧效果。但是作者并不这么写,他要写一个喜剧,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喜剧。

    悟空因为反抗秩序和阶级,被镇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五百年过后,站在世界顶层的那些神佛赋予他新的任务,让他为世界服务,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从而成为这个统治阶层的一份子。

    有的人说,悟空大闹天宫,正是因为悟空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想要做玉帝,肆意妄为,扰乱了整个社会秩序。等他保护唐僧取经后,实现了自己的成长,解决了个人和社会的冲突,找到了个体和社会的融合,自有和秩序的统一,这也是一个人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

    也有的人说,如来要唐僧取经,整个取经师徒的构成,整个取经道路,整体就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和利益交换。悟空从拜师开始,就是一个被利用的过程,到最后取经成功,彻底变成了一枚行走的棋子,按照既定的轨迹行事。取到真经了,悟空也彻底丧失了自我。

    有人说,整个取经队伍,其实只是唐僧一个人,唐僧是身,悟空是心,八戒是欲,沙僧是本性,白龙马是意。

    可在这些后面,更为可怕的是,无论如何都逃脱不了上位者摆弄,被利益捉道,被可悲的命运玩笑的众人。

    蚂蚁,永远也撼动不了整个世界。

    即便是一直都在反抗的悟空,知道漫天神佛都在玩一局游戏,他也只能配合着这些对于无辜凡人没有丝毫怜悯,装作圣明公道的神仙菩萨们,进行这一场大戏。

    他所能做的,只是做别人希望他做的。

    他根本没有反抗的权利。

    这样看似大团圆的结局,真的是团圆吗?

    这也就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是却永远都在枷锁之中。

    我们向往悟空的个性,喜欢悟空的反叛,何尝不是因为我们自己被束缚在无止境的枷锁之中。

    我们为悟空戴上金箍而愤怒,为悟空在取经路上逐步磨灭了个性而叹息,何尝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个性,追求和自由,在日复一日的妥协,日复一日的成熟,日复一日的磨砺中慢慢失去。

    而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西游记》最好的结局,远不是悟空成为了一个整日吃斋念经的佛,而是回到花果山,“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的美猴王,是嫉恶如仇,能够一棍平天下不平之事,机智果敢的齐天大圣,是能够担起天下应有之公义,除恶务尽的孙悟空啊。

    那是我们对于自己的最好期望。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版权所有 https://www.yanqing12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