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1章

    N市参加初赛的学生约有两万人,听起来人数吓人,但其实分到各县市里的各高中,一个县市没超过六百。一个县级市能有高中5所左右,一个县城一到两所高中,平均下来一个高中通过选拔的学生才二三十个。

    初赛三等奖以上的奖项只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五,也就是说,平均一个学校能获奖的学生只有四个左右。

    而且高中还分好坏,有的高中甚至连通过选拔赛的学生都没有,更别提获奖了。市里边的师资力量与学生质量,通常都会比县城好,因为市里的学生得到的教育机会更多。

    市级赛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两百多人,N市就占了一半左右,莫长安是其中之一。

    十二中作为N市最好的高中,它享有别的高中求不来的殊荣,比如复赛就在十二中举行。

    复赛从这两百多名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们挑出二十名代表,去参加省里的决赛。从比例来看,百分之十,甚至比初赛还要简单一点,其实不然。

    全市精挑细选出来的两百多人,他们之间的差异已经很小。要想获得选拔老师的青睐,不仅要看文笔,还要看在考场上的灵机一动。

    复赛比起初赛来说,监考要严上不少。教育局要杜绝大家作弊的几率,不然进了决赛被抓出来,丢的就是他们市的面子。

    准考证上有浑然一体的照片和随机生成的独特的印花,准考证由机器识别,没有伪造的可能。

    几乎所有的大型竞赛都会使用各种防作弊措施。

    复赛的主题是应试教育,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角度来写一篇以“应试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

    应试教育?

    虽然这不在老班和莫长安的押题范围内,但对于这应试教育,莫长安也不陌生。不管是现在,还是在未来,应试教育在网上都是属于热门的话题。

    特别是学生,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应试教育,他们觉得应试教育妨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把学生教成了只会考试的书呆子。

    应试教育的缺点一只手都数不过来,大部分人拿到这个题目,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改革。

    前世,莫长安曾多次听到小道消息,说应试教育要改革,但一直到许多年以后,这个模式的教育一直没有改变。

    上边的人不是看不见应试教育的缺点,而是因为应试教育给国家带来的好处,远比它的缺点要多得多。这么一对比,那些缺点也不是不能接受了。

    所以这篇作文,绝对不能从改革方面来写。

    莫长安起笔依旧是以一个学生的角度,这是他比较拿手的手法。

    先写了应试教育在他的眼里,正如许多义愤填膺的人看到的那样,为了学生的成绩,许多老师采用填鸭式教育,只要成绩好,就不管其他的方面等。第一段最后一句,一个但是,引出了他的论点。

    莫长安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甚至还对比了国外的教育现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应试教育最适合华国的现状。

    最后一段展望未来,华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国家将会越来越富强,而应试教育终究会被新的教育方式所取代。我们指责它,我们排斥它,但我们不能否定它为我国的教育做出的贡献。

    收笔,莫长安又读了两遍,感觉没问题之后,将作文抄在了作文纸上。叫来老师,将名字掩了,坐着等交卷。

    复试的时间依旧是周末,不占用十二中初中部和高中部的上课时间。但这次莫长安随着人流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却被一群人堵住了。

    在看到他们出来之后,长长短短的摄像头冲向了他们这边,人也往这边赶来。

    “同学,请问你们是参加北省第三届中小学作文大赛的学生吗?”

    “同学,请问你们参加比赛的学生都出来了吗?”

    “同学,请问你认识莫长安吗?”

    莫长安耳尖,从一群嗡嗡声中听到了自己的名字,眼里露出一丝惊讶。他们这些来自N市各个地区的人里,居然有人跟他同名,太巧了。

    莫长安并不觉得这些记者是来找自己的,他最近什么事也没干,很可能是那个跟他同名同姓的学生干了什么吸引到了记者。

    “是他吗?”

    “好像是。”

    莫长安看到两个站在边上的记者拿着一张纸对着他这边指指点点,他还以为那个跟他同名同姓的学生在他边上。当他好奇的往旁边看去,想看看这个跟他同名同姓的人是谁的时候,那两名作者快步往他这边走来。

    “请问你是莫长安同学吗?”女性记者问。

    莫长安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道:“我是叫莫长安没错,但是你们可能要找的不是我。”

    女性记者递给莫长安一章照片,说:“这是你的照片吧?”

    莫长安接过来,发现这是一张证件照,而这张证件照和他脖子上刮得校牌上的那张照片一模一样。同时,那名记者也看到了莫长安脖子上的校牌,正是他们要找的人。

    “你好,莫长安同学,我们是N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请问你可以给我们一点时间让我们采访一下吗?”

    旁边的记着如同嗅到了肉味的狗,听到关键词之后,一窝蜂地涌了过来,将莫长安团团围住,好几只话筒杵到了他的嘴边,让他一动也不敢动。

    “莫长安同学你好,我们是N市时报的记者,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

    “莫长安同学你好,我们是N市青年杂志的记者,请问可以约个时间让我们对你进行一次个人采访吗?”

    “莫长安同学你好……”

    莫长安愣在了那里,他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群记者怎么都冲他来了。

    “你们……能把话筒挪开一点吗?”

    不知道是谁的话筒,因为人没挤进来,所以用了延伸器,直接怼在了他的脸上。但是没有人理他,反而开始了他们的提问。

    “莫长安同学,请问你是怎么想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

    “莫长安同学,你作文上的一句话如今成为了中央文件的口号,请问你有什么想法?”

    “莫长安同学,我看过你的作文,写得很好,但是口吻确实不像是一名初中生写的,你是不是请人代笔了?是请谁带的笔?”

    “莫长安同学,目前为止,国内环境屡屡出问题,外国人担心自己的健康,选择放弃参加奥运会回到自己的国家,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

    这群记者一人问一句,问得莫长安头都大了,但他也总算是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不是他写出来的话,而是在前世的一五年,也就是六年后,中央提出的推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这句话传播极广,所以他在写作文的时候想都没想就写进去了。而系统也没提醒他这样会出问题,因为他这也不算是抄袭,而是一种引用,就像引用名人的话一般。

    只是这句话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与国家的现实情况产生了化学反应,开始发酵。

    “你们能够稍微后退一点吗?这样我很不舒服。”莫长安没有回答他们的话,又问了一次。

    依旧没有人理他。

    这些记者其实根本就不在意莫长安的想法,他们就希望莫长安能够说几句有争议,能引起话题的话,他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即使没有,那他们拍几张照,然后自己随便添两句,这也可以。

    莫长安非常恼火,他曾经在网上看过那些记者怎么怎么不尊重人,那时候他并没有什么感觉。当这件事撞到他头上之后,心里的怒气就“蹭蹭蹭”地往上升。

    他总算明白为什么有的明星会殴打记者了。

    要不是他这小胳膊小腿的,还没人家肩上扛的摄像机重,他都想从人群中挤出去了。

    这些记者在学校里也敢这么嚣张,真是目中无人太久了。

    等等,学校里?

    “保安叔叔,保安叔叔,我是十二中的学生,这群记者把我堵住了,你们能帮帮我吗?”

    莫长安突然想起来他这是在学校大门附近啊,他完全可以向保安求助。他们学校有实力,有底蕴,每年都有学生考起水木燕大,还有许多被世界TOP学校特招的,根本就不怕这些记者。

    “麻烦先生女士们让让,要采访请在学校外采访,学校里是禁止采访的。”

    听到莫长安的求助之后,保安们的动作非常迅速,没多久就把记者赶出了学校,将莫长安解救了出来。

    本来采访这件事,可管可不管,而且这里汇集了N市各个学校的尖子生,所以保安们一开始并没有拦住这些记者。但是他们学校的学生向他们求助了,所以他们开始行动。

    莫长安穿得整整齐齐的衣服被挤得皱巴巴的,此时正坐在保安室里休息。

    至于那群记者,被保安把大门关上了,正眼巴巴地往这边望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版权所有 https://www.yanqing12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